查看: 2682|回复: 0

草鱼如何吃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2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鱼为何要吃草呢? 一句话,遗传所致。
    不防先从它的食性说起。它们从鱼苗到夏花阶段,以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鱼种阶段随着口径增大和咽喉齿发育,可摄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幼嫩水草和陆生旱草。成体以水生植物及江湖岸边被淹没的陆生植物为食。其中水生植物以凤眼莲、聚草等为首选,而不吃金鱼藻、喜旱莲子草等;陆生植物中以缩根黑麦草、稗草、苣荬菜、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为最佳草料,也喜食各种瓜叶、菜叶和甘薯叶等。
    那么,草鱼如何吃草呢?众所周知,各种草是具有纤维素的植物,一般不容易被拉断,但草鱼又不能“囫囵吞枣”地把整根草吞食,而要加以消化吸收。再者,在草鱼上下颌上,又没有见到能切断草、磨碎草的牙齿,它用什么办法把草切断、磨碎?原来,在草鱼咽腔内,有一个小型“碎草机”,着生在咽喉部位,因此也称“咽喉齿”。咽喉齿是鲤科鱼分类的根据。如青鱼的饵料主要是螺、蚌之类,“粉碎”工作就要靠咽喉齿来完成的。其咽喉齿与人的臼齿相似,形状略同,齿面微凹,相当坚硬。草鱼就不同了,吃的不是螺蚌类,而是富有纤维素的草料,因此草鱼的咽喉齿不同于青鱼的咽喉齿,每侧各有两行带花纹的梳形牙齿,齿面呈锯齿状,两侧咽喉齿交错相间排列,牙齿的上面有一层坚硬的角质垫。草鱼上下颌咬住草后,靠头甩动把草拉断,再送入口内,由咽喉齿将草“切碎”,然后吞入消化道内。这副能磨碎草的“粉草机”就是“遗传所致”之故。
    草虽然被拉断、切碎,送入消化道内,但草的营养成分终究少一些,再加上草鱼对草类的消化率差,因此它的肠比较长(肠长为体长的 2-3倍),以扩大摄食量,弥补营养的不足。据测定,草鱼对草类的摄食量为体重的40%,最大可达60-70%,所以草鱼有“草包子”的俗称。
    由于草鱼有爱吃草的习性,因此它多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喜欢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泛水区域及水草丛生的湖泊、河道中生活,以满足它食欲的需求。
    明白了草鱼的生态习性之后,垂钓方有据可依。凡是草鱼的钓点,必须有水草,所用的饵料必须以“草”为主,沉入水的中下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由于草鱼摄食量大,所以吞食钩饵时,浮子会很快下沉,然后又很快上浮,继而移动(被拖走),这时才可起钓。当发现草鱼上钩后,不要急于拉线,而是要放线(俗称“遛鱼”)。草鱼知道“上当”后,痛苦难忍,拼命拉着钩走,这时就要“遛”(放线)。让其筋疲力尽后,才收钩、拉近,但也不能猛然起钩,因其力大,也有挣脱的可能,须用“捞海”轻轻从头部捞入,再猛然起“捞海”,这时草鱼才能被擒。
    垂钓时用“草”(如芦苇芯、嫩草)来钓草鱼,也不见得什么草它们都咬钩。这里面有件事必须交代清楚:草鱼的咽喉齿长成后,还有脱牙换齿的过程,一般 5-6月(收割大麦的季节)是它们“换齿”的时间,所以此际垂钓时,必须以特别嫩的草或特殊加工的“混合饵料”作为引饵,才能使草鱼来咬钩;否则,虽然草鱼在此际处于饥饿时期(换齿),但由于饵料啃不动,它们宁愿饿着,也不咬钩,这就是谚语“难钓五月”的由来。
    垂钓者寻找钓场,还根据草鱼粪便出现的位置(相当于“鱼星”)下钩。
    有人说草鱼在晚上是不吃食的,这可能有些误解。渔民说:“马无夜草不肥,草鱼无夜草不长。”说明草鱼在安静的夜晚是吃食的,这对当前开展“夜钓”又出了个新点子。《垂钓》杂志今年第 2期《在得克萨斯钓中国草鱼》一文中介绍了“夜钓草鱼”的经验,不妨可以借鉴。


[ 本帖最后由 小农民 于 2007-1-12 18:25 编辑 ]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评分

参与人数 1论坛币 +1 收起 理由
nihaozhanghu + 1

查看全部评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1 07: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