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16|回复: 4

保育豬之營養及飼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15: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保育豬之營養及飼養 仔豬離乳日齡:21-28 天 中斷感染途徑:設置場外保育舍(off-site nurseries)能中斷母豬與窩仔間之疾病轉移(垂直感染)。 提供專用之高度消化飼料:10-18 日齡。 營養與管理挑戰:早期離乳/離乳體重輕之豬隻。 規劃因應不同離乳日齡之營養計畫 不同離乳日齡仔豬對飼料營養分之消化能力不同 應了解何時應從較昂貴之保育料換成為較不貴者 消化酵素發育之轉變:0-8 週齡期間,消化道內若干生理學變化時間點影響飼料原料類別之選擇。 面對之難題:主要有環境、衛生及營養狀況 生產者在瞭解每項難題之影響後,便能在保育期做出明智決定。 體重整齊一致之仔豬應同欄飼養 仔豬離乳後最初數週之生長速度,會影響其爾後至上市體重期間之生長。 環境 物理環境(溫度、濕度及空氣品質)直接影響仔豬性能。 應將保育豬置於舒適、無亠L狀況,否則疾病/下痢發生率會增加。 為使保育豬展現良好性能需給飼品質優良飼糧,但在不良環境狀況下,即無法發揮品質優良飼糧功效。 保育舍物理環境良窳之評估 – 觀察保育豬行為 寒冷:保育豬欲保存其體溫而堆疊於保育欄內 舒適/太熱:分散在地板各處 保育舍太熱可由保育豬之高呼吸速度察覺之,且必須採取紓解措施。 保育舍溫度:因離乳後最初數天內,採食量不佳及體脂肪損失,保育舍溫度應該稍高於離開分娩舍時之溫度。 當豬隻愈大且蓄積愈多脂肪時,即可逐漸降低保育舍溫度。 地板型式、墊料、加熱墊、保溫箱、豬欄高度皆會影響保育豬之舒適度。 保育舍室內溫度,大都由保育豬體重與保育期間體脂肪蓄積量所決定。 當仔豬離乳前經由吮乳,會快速蓄積外脂肪層(背脂/皮下脂肪),但在離乳後第一週,此種脂肪即損失殆盡。 皮下脂肪層:離乳時較年輕/體重較輕仔豬之皮下脂肪層也比體重較重豬隻者薄,此一外層體脂肪提供低溫下之絕緣作用。若要讓豬隻處於舒適溫區內,輕體重豬隻即比重體重者需要較溫暖之室內溫度。 當保育豬變得較重時,即重獲皮下脂肪而對保溫需要即較小。 生長性能不良現象:多數仔豬在離乳之際食慾極差,尤其是體重輕者,較易於有不良之性能。此一效應常可由其在離乳後最初數週期間會顯現毛草粗糙之外觀而得知。 若將血漿蛋白質(plasma protein)添加於飼糧中,會使仔豬於離乳早期這段期間增加採食量。 離乳體重較重之仔豬比起體重較輕者,不僅在保育期生長較快速,達上市體重亦較快。 消化道變化 腸內菌相轉變:吮乳仔豬消耗乳汁期間,其胃與腸道內有乳酸菌群生長增殖,而能利用乳糖產生乳酸,降低胃 pH 值,此種酸性狀態有助於消化作用及防止有害微生物生長。當仔豬離乳後或將乳製品自保育料中剔除,腸道內乳酸菌數即快速減少,其他細菌增多。若在此一轉變期間,病原菌成為優勢者,則下痢、疾病與失重即接踵而至。 離乳仔豬之健康狀態,尤其是經長途咻斦撸?陔x乳後最初數週應仔細監測。 初乳保護作用:初乳含有抗體,於仔豬生命之最初之 24 至 36 小時期間,仔豬腸壁容許抗體通過而能直接吸收抗體;哺乳母豬常乳中所含之 IgA ,仔豬無法吸收,但能保留在腸道內,附著於腸絨毛上,保護腸黏膜對抗病原菌。 離乳後變化:仔豬無法獲得母乳之 IgA,當保育豬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時,其腸道便處於易感受疾病之狀態。 營養分之吸收:營養分在腸道內經由腸絨毛所吸收,消化酵素由脾臟及小腸絨毛所合成分泌。 離乳後變化:離乳之際,腸絨毛變短,且腸絨毛消化酵素亦暫告消失,離乳仔豬之營養吸收範圍與整體消化能力即縮減。 預防/減輕離乳後生長休止(postweaning lag):年幼離乳豬常有此現象,於保育料中加入血漿蛋白質、ZnO 及來自乳清粉之乳糖,可預防或減輕其嚴重性 。 消化酵素之發展:仔豬各消化酵素之分泌受其日齡、體重及飼糧所影響(圖1)。 吮乳仔豬能有效分泌消化初乳及乳製品之酵素,但用於消化植物性與其他動物性產品之較複雜成分所需之酵素,則顯然不足 仔豬愈成熟時,其分泌消化植物性與動物性複雜蛋白質及澱粉所需之酵素能力增加 較早或體重較輕時離乳之仔豬,其產生此等酵素之能力較低,對於複雜飼糧性成分之消化即較差。 對策:離乳後最初數週期間之飼糧應與其 enzyme production profile 緊密配合。 圖1. 出生至 8 週齡仔豬之酵素發展 給飼計畫:因仔豬自 0-8 週齡期間,有消化酵素轉變、腸絨毛形態改變及初次使用特殊飼料來源之情況,故建議保育豬採用分期給飼計畫(phase-feeding program)。 使用特殊飼料成分(如血漿蛋白質、乳製品、單離大豆蛋白質等)雖會增加保育料成本,但因腸道正處於成熟中期間,而有其必須性。 各階段及其營養推薦需要量列於表 1 分期給飼要點: 有各式不同做法;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離乳體重較重之仔豬亦應短期給飼初始保育料(initial starter diet)。太早改用成本較低飼糧非但不能節省成本,仔豬整齊度也較差。 如欲更換為較後階段飼糧應基於豬隻體重(非日齡)來考量 每頭豬在離乳後均應給飼初始保育料至少 7 至 14 天。 建議分期給飼方式: 表 1. 初期仔豬之營養推薦量 – 預期性能 表 1. 初期仔豬之營養推薦量* – 蛋白質及胺基酸(續) 表 1. 初期仔豬之營養推薦量* – 巨量礦物質(續) 表 1. 初期仔豬之營養推薦量 – 微量礦物質(續) 表 1. 初期仔豬之營養推薦量 – 維生素(續) 抗生素之使用:於各式保育飼養管理下,保育期間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製劑會有 10-20% 性能改進。增重及 F/G 改進幅度大多由豬隻健康狀態、保育舍之清潔度、環境條件與管理狀況所決定;且應仔細選用抗生素種類。 ZnO 及 CuSO4 之使用:高用量 ZnO (3,000 ppm)及/或CuSO4 (250 ppm)能改進保育豬生長速度約15%。有時合併使用此兩種礦物質對保育豬生長會有加成效果。 保育期使用高量 ZnO 3-4 週後必須中止。 血漿蛋白質粉之使用 以豬或牛血製備之噴霧乾燥血漿蛋白質粉(spray-dried plasma protein)具有同等功效,其對於成功施行早期離乳計畫功效特佳(增加採食量) 產品價格昂貴,其飼糧用量與給飼期程應予詳細監測 各狀況下之 血漿蛋白質用量如下表;為降低成本,< 3% 之較低用量則常被採用 當用量 > 5% 時,可能需於飼糧中添加其他胺基酸(如 Met) 大豆粕之抗原效應 生大豆或加工不良之大豆粕含有一種能在腸道內作用之抗原性蛋白質(b-conglycinin) 較年輕豬隻對此種大豆蛋白質較為敏感 利用加工方式破壞此物質所產製之大豆製品(單離大豆蛋白isolated soy protein),價格遠高於大豆粕者 於初期料-1 使用血漿蛋白質與乳糖,能減輕大豆粕之抗原效應 魚粉之使用 品質(產地來源+乾燥加工法)不是很高就是很低 select grade 富含能被保育豬有效利用之胺基酸 用量:若以 Lys 基礎估計,划算時,仔豬初期料可採 20% 用量 公母不需分飼:自營養觀點視之,沒有理由在如此早期實施公母分飼。 補充 Vit. C 仔豬離乳之際,飼糧添加 Vit. C 能改進其至 35 日齡之生長速度 當豬隻愈早或體重愈輕離乳,則補充 Vit. C 愈會有正面效果 應採用安定化類型(stabilized form) Vit. C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1-9 17: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的很好,谢谢. 但同时建议你用简体中文,繁体让人很费劲!
发表于 2007-1-10 1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繁体字太费劲了,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0-7-1 13: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你描述保育阶段还可以,为了相互提高与进步特建议:1、大陆最好是采取中文简体;2、段落清晰;3、有英文的在后面要用中文注解;4、参考文献在后面要注明出处。
   总之,很感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2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不错,就是看的费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3:0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