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16|回复: 4

鹌鹑的饲养及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13: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鹌鹑的饲养及管理
鹌鹑繁育技术
鹌鹑已丧失了就巢性,均需经人工孵化来繁殖后代。目前由于缺乏专门化的育种场,故多采用外貌、体重结合选择法。
1)种鹑的选择 种鹑应有系谱或来源, 要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的外貌与生长发育标准。羽毛符合该品种或品系特征,且完整丰满而有光泽,体质健壮。要求公鹑性特征明显,泄殖腔腺发达,头大,面颊呈鲜艳的红褐色(指栗褐羽型),有黑而锃亮的喙,发达的胸,结实的腿,趾爪伸展良好,爪子尖税,鸣声脆而响亮。要求母鹑体大,头小而俊俏,眼大有神,活泼好动,颈细长,体态匀称,羽毛色彩光亮,随产蛋高峰的到来,羽色由栗褐色转淡。
2)自然交配 一般小群配种公母比多为1:2~1:3,大群配种则为10:20~ 10:30。
3)种鹑年龄与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关系 种鹑有其育种最佳期限, 它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为此,必须注意年龄结构。
鹌鹑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 %的高锰酸钾。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表。
鹌鹑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 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其笼高12厘米,80只/米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鹌鹑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种鹑及商品产蛋鹑的饲养管理原则基本相似。而蛋用型与肉用型种鹑的饲养管理则有各有特点。
1)转群:育成母鹑至35~40日龄,约有2%左右已开产时应予转群,以熟悉新环境。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及时供应饮水和种鹑饲料,保持安静。在转群的同时,按种鹑要求再进行一次严格选择。
2)产蛋规律与利用年限:产蛋鹑每天产蛋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8点前,而以下午3点、4点为最多。
    在笼养情况下,种母鹑利用年限为1~2年,但一般多采取“年年清”,育种场可利用2~3年,但实践中采种时间仅利用8~10个月,以确保种蛋质量。 商品蛋鹑仅利用10~12个月。生产中应主要考虑产蛋量、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及其经济效益和育种价值。
3)强制换羽:如利用第2个产蛋周期,需实行人工强制换羽。一般自然换羽时间长,换羽慢,产蛋少且不集中。实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产蛋鹑迅速停产,接着脱落羽毛,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复产蛋。从停饲到恢复开产仅需20天。饮水不可中断。必须淘汰病、弱个体。
4)日常管理要点:①要保持饲料与饮水的正常供应,并据产蛋率、 气温调整饲粮。②防止子宫外翻,注意控制体重与膘度。③在夜间与早晨各集蛋1次, 应采用蛋托分装,防止堆压破损。④防止各种应激,严防兽害。⑤做好日常记录和统计报表工作。
怎样提高鹌鹑的产蛋率
一、及时转群
蛋用种鹌鹑和商品蛋鹌鹑在35日龄、肉用种鹌鹑在38日龄时转群为宜。此时转群可使产蛋鹌鹑及时适应新环境,减少各种应激,有利适期开产。在捕捉与运输鹌鹑过程中,须轻捉轻放,顶网用软罩。以上午搬运为宜。
二、选种配对
根据配种计划,上午对种公鹌鹑称重、评定外貌,按育种与制种要求,选出种公鹌鹑后,戴上脚号,放入种鹌鹑笼内;下午对种母鹌鹑进行选择,按配种计划,编上脚号,再按配比放入种公鹌鹑笼内配对制种。商品蛋鹌鹑经外貌选择后放入产蛋鹌鹑笼即可。
三、科学饲喂
1.采取适当的料型 据试验,给鹌鹑饲喂糊料和部分粉料,产蛋率较高。喂糊料时,每次喂量不应过多,且要分2~3次饲喂,以防止糊料过剩而致变质。
    2.处理好饲粮中代谢能与粗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提高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鹌鹑的日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但在高限粗蛋白质含量的饲养条件下,其产蛋率虽可提高,但会导致产蛋期鹌鹑的成活率下降,间接影响按入舍母鹌鹑数统计的总产蛋量。因此,在产蛋期间,饲粮中的代谢能以每公斤11 340千焦为宜,粗蛋白质不低于22%。平时则采用代谢能每公斤11 130~11 550千焦、粗蛋白质含量在24%左右的饲粮。
    3.饲喂方法 饲喂方法有两种:一是定时定量法,日喂3~4次,下午4时左右应多喂;二是自由采食法,槽中不断料,但同样要控制喂量,少喂勤添。定时定量法要确保每次加料时所有鹌鹑都能采到食。饲料品种变换时,要有3~5天的过渡期。要随时供应饮水。
四、补充维生素添加剂 蛋鹌鹑产蛋期间,每50公斤饲粮中补给5万~10万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夏季室温偏高,宜在每50公斤饲粮中补给维生素C 3~5克。
五、防止应激 产蛋母鹌鹑对各种应激极其敏感,而且反应强烈,会直接影响到一个阶段的产蛋率和蛋的破损率,甚至会因为受惊而造成休克,乃至伤亡。因此,要求保持鹌鹑舍环境绝对安静,尽量不在产蛋期间进行搬迁,饲养人员衣着颜色要固定。
六、产蛋期禁喂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 此类药可使鹌鹑产蛋率下降15%左右,高的可达25%以上,停止用药后5~10天方能恢复正常。因此,在产蛋期间,特别在产蛋高峰期,要尽量避免用药,必须用药也要避免用呋喃类或磺胺类药物。
七、防止蛋鹌鹑脱肛 产蛋鹌鹑在产蛋初期2周内,如产蛋过大、过多,或体躯过肥、过瘦,或因某种外界刺激,均会诱发脱肛症,因而会被其他鹌鹑啄食而死,造成母鹌鹑总数减少,影响总产蛋量。为此,在蛋鹌鹑产蛋初期宜喂些低蛋白质的饲粮,防止或减少外界应激;发现脱肛鹌鹑应及时取出,以防诱发食肉癖。对无治疗价值的病鹌鹑,应予淘汰。
八、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 产蛋鹌鹑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25℃,超过30℃时即对产蛋率有影响,但如通风良好、湿度也不高,则影响不大。可增加抗热应激药物的用量,如维生素C、小苏打等。
此外,还要注意搞好清洁卫生,采取雏鹌鹑断翼术等措施。
减少雏鹑早期死亡的措施
雏鹑早期发育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育雏效果。管理中除应注意保温和掌握开食时机外,还应当注意一些雏鹑易感的普通疾病。对于鹌鹑的各种传染病,要按鹌鹑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和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本文通过调查雏鹑的病死原因,并总结雏鹑的饲养管理经验,提出了减少雏鹑早期死亡的措施。
    养鹑户采用笼养方式,育雏舍设计为一侧(北侧)走廊,另一侧育雏室,每室15组育雏笼,每组笼层叠5个单体笼构成。每个单体笼的左2/3处放置足够量的饲槽和水槽,供雏鹑采食、饮水和活动,右1/3处用木板制成木罩,其顶与两侧均留有通气孔,供雏鹑休息。中间设隔板或布帘,留有洞门供雏鹑出入。笼下设有可抽拉的承粪板,定期清粪。每组笼下安装500W/220V的电热丝一根,全室由热敏电阻恒温控制器控制室温,起始温度为25℃情况下,育雏笼的温度1~3日龄40~38℃,7日龄35℃,14日龄30℃。雏鹑选自健康鹑场的朝鲜鹌鹑。
    育雏从1998年5月6日~5月30日,进雏总数为17438只,死亡1428只(如表1),成活率平均为91.80%。

表1雏鹑死亡统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4~6  7~9  10~12  13~15    |
死亡数  | 560   511   236   86      35        |
死亡率% | 39.2  35.8  16.5  6       2.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亡雏鹑每日经验查解剖后死亡原因统计情况见表2。
表2雏鹑死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 霉        卵黄囊      其它          |
日 龄   脱 水  嗉囊炎  菌 病 球虫病 感  染 (包括鹑白痢淘汰锥) |
1~3    295     30      64          39      132               |
4~6    111    145      83    32     56      84               |
7~9    22      76      27    58     27      26               |
10~12          29       7    30             20               |
13~15          13       4     9              9               |
合计    428    293     185   129    122      27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以上结果不难看出,育雏期间死亡的雏鹑有75%发生在1~6日龄,因此,抓好幼雏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现提出6条减少雏鹑死亡的措施。
1、适时开食,防止雏鹑脱水
雏鹑破壳后由于长时间得不到饲料和饮水易使雏鹑脱水,脱水的幼雏放到育雏笼里后,往往因为不会饮水和采食,很快瘫软倒毙。因脱水死亡占死亡总数的30%。1~3日龄,免强活下来的由于日龄增长,群中等级行为出现,这些蔫雏处于弱小的最下级,很难活过第7天。
  为了防止雏鹑脱水,接回雏鹑后应尽快让雏鹑吃料和饮水,让所有的雏鹑都力争在20小时内开食,避免雏鹑孵出后放置时间过长,使有些雏鹑脱水。开食时要使光线强一些,让雏鹑尽早熟悉槽位,尽早采食饮水,并按强弱分群饲养。笼式育雏密度不宜过大,育雏期要根据雏鹌的行为反应,育雏室的温度随雏龄的增长逐步降低。
2、喂全价饲料,防止素囊炎
嗉囊炎是雏鹑采食过多粗糙和难消化的饲料以及异物损伤嗉囊粘膜或吃了发酵、腐败的饲料、腐蚀性物质以及污秽的饮水或过食引起。病雏食欲减少,反复伸颈,吞咽困难,嗉囊膨大而柔软,嗉囊内充满气体和液体,有痛感。压迫或低头时从口和鼻孔流出臭味的液体。严重时,饮食废绝,精神萎顿,头低翼垂,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很快死亡。因嗉囊炎而死亡的雏鹑占死亡总数的20.5%。
    为了防止雏鹑发生嗉囊炎,雏鹑应喂配合饲料。水槽和饲槽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杜绝棉絮、毛发、纸块等异物混入饲料。饲料存放应远离腐蚀性药品。
3、保持舍内干燥,防止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家畜传染病。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潮湿的房舍和发霉变质的饲料中,雏鹑生活在潮湿的房舍或吃了发霉饲料而感染发病。病雏的肺和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病变斑点或节,雏鹑因呼吸障碍而死亡。因本病死亡的雏鹑占死亡总数的13%。
    为防止曲霉菌病发生,不用发霉潮湿的房舍育雏,也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雏鹑舍内要通风良好保持干燥。药物预防可用制霉菌素,每吨饲料加50g拌料。
4、严格控制舍内湿度,预防球虫病
球虫病是鹌鹑特别是幼雏常见的一种单细胞寄生性原虫病。本病由幼雏感染虫卵而发生。病雏食欲不振两翅下垂,羽毛耸立,喜集聚一起,病初排黄白色稀粪,病势加重后排血粪和肉状粪,呈严重贫血而死亡。因球虫病死亡的占总死亡数的9.1%。
    预防措施是育雏室要干燥,定期杀死球虫卵囊,饲养密度随雏龄增大而减少,加喂预防球虫病药物。
5、严格消毒,减少卵黄囊感染
雏鹑卵黄囊感染,即脐炎。引起本病的原因,是雏鹑的脐孔闭合不好,污染有各种肠道细菌的用具,大肠肝菌、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及变形菌由脐孔侵入卵黄囊,造成严重急性卵黄囊感染。腹部膨大,脐部潮湿发炎,有难闻的气味。解剖可见未吸收的卵黄和卵黄囊扩大,因感染程度不一,卵黄呈水样甚至呈棕色的水样,急性感染时卵黄白充满水样液,剥离不慎易破裂。病雏因毒血症而死亡。因脐炎死亡的占总死亡数的8.5%。
    严格彻底的消毒是预防本病的唯一手段。消毒人员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药物的浓度,用具和物品熏蒸时温度及用药量均要按规定掌握。加强雏鹑饲养管理是降低本病的有效措施。
6、减少管理中造成的死亡
雏鹑因感冒造成的死亡,主要是恒温控制不当,温度忽高忽低,特别是夜间管理制度不严所造成。此外,运输中保温不善,也可引起感冒。
    应当看到,在育雏期间,死亡率高主要在1~6日龄,而各种病因造成的死亡所占的比例,可因不同管理而异。
产蛋鹌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1998年7月,我市某养鹑户饲养的1万羽鹌鹑于产蛋阶段陆续发病,发病后用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治疗约半个月,均无明显疗效,仍不断有死亡,死亡率达3%。遂来我站求诊,经诊断为鹌鹑大肠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1、临床症状
病鹑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缩颈闭眼,食欲不佳或不食,嗜饮,拉白色稀粪,个别拉绿色稀粪。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破壳蛋增多,死亡的鹌鹑多以个体消瘦为主。
2、病理变化
肝肿大2~3倍,质脆,呈暗红色或铜色,表面有纤维素性沉着。心包膜增厚、混浊。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小肠臌气,粘膜增厚,有炎症。肾肿大,没有尿酸盐沉积。
3、实验室检验
分离培养:无菌取病鹌鹑的肝、心脏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及肉汤,于37 ℃有氧情况下培养24 h后观察结果。在普通琼脂上长出灰白色、光滑湿润、直径为2~3 mm的圆形、隆起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红色,直径为2~3 mm的圆形、光滑、湿润的菌落;肉汤呈均匀混浊,有粘液沉淀于管底。
涂片镜检:挑出1个菌落涂布于载玻片上,革兰氏染色,可见到革兰氏阴性杆菌,两端钝圆,无芽胞,单个散在。
    生化试验:分离菌能发酵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木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产生靛基质,不发酵蔗糖,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MR试验为阳性,具有运动力。
    药敏试验: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测试,该菌对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先锋Ⅴ、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红霉素、氟哌酸低度敏感,对痢特灵、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4、防治措施
用百毒杀对鹑舍和用具进行消毒,降低鹑舍的饲养密度,加强鹑舍的通风效果。
   氯霉素粉按0.05%拌料,对病情严重的进行人工饲喂,用药后第2天停止死亡,继续再服用3 d后恢复正常。
5、讨论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该病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分析该鹑场发病的原因,可能与饲养场所通风差、饲养密度大、鹑舍从未消毒有关。
    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及时选用高敏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
防治鹌鹑沙门氏菌病
据近期调查发现, 农村部分农户饲养的鹌鹑发生沙门氏菌病,其症状与白痢病基本相似, 病鹑精神萎糜, 拉带白色稀粪。 成鹑常因喂腐烂的饲料而发病,往往造成死亡。 对染病的种鹑, 要及早扑杀, 免得把病菌传染给后代, 发生此病后应将所用的孵化、育雏设备以及料槽、 水槽冲洗干净, 在阳光下晒干, 用3%的甲酚皂彻底消毒灭菌;对病鹑要加强护理, 抓紧治疗, 可以用磺胺甲基嘧啶, 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要充分拦匀后喂给, 连续喂5-7天。 还可以用土霉素按0.05%的比例拌入干料粉中,连续喂5-7天, 均有良效。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3-2 2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感谢搂主,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07-4-16 12: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蛋鹌鹑需要断喙吗?
发表于 2007-5-1 02: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都有烧烤鹌鹑肉卖,市场应该还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07-8-27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好帖子感谢搂主,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15 04:2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