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526|回复: 6

(转)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7 11: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及鉴定方法,阐述了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药物治疗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存在淡水、污水、淤泥及土壤中,经常从人体、鱼体、两栖类以及人的食物中分离到,对水产动物、家畜和人均有致病性,在动物疾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研究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根据有无运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嗜冷性、无运动力的气单胞菌,另一类为嗜温性、有运动力的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第二类,在气单胞菌属中是最重要的,它是气单胞菌的模式种。
2  生物学性状
211  细菌的形态和特性
嗜水气单胞菌两端钝圆,直形或略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单个或成双存在。大小为( 013 110) μm ×(110315) μm。在15 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极生单鞭毛,具运动力。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生长的适宜pH 值为515910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
212  菌落的形态和特性
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隆起、光滑、半透明、灰白色至淡黄色的圆形菌落。菌落的大小与培养时间及温度有关,菌落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大的直径可达34 mm。一般不产生色素,大多数菌株有血凝性,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β溶血环。
213  嗜水气单胞菌的鉴定
采用生理生化试验来鉴定,由于各地菌株存在着差异,因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杨其升等人编写的《动物微生物学》中认为,鉴定该菌比较重要的生化项目有:氧化酶( + ) ,硝酸盐还原( + ) ,尿素酶( - ) ,MR( + ) ,VP( + ) ,明胶液化( + ) ,吲哚试验( + ) ,产生H2S ,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产气[1 ] ;马子行,余穿霖等提出了9 项生化指标为关键性的反应:精氨酸双水解( + ) ,赖氨酸脱
羧酶( + ) ,鸟氨酸脱羧酶( - ) ,V1P1 ( + ) ,七叶苷或水杨苷水解( + ) , 甘露醇靛基质( + ) , 蔗糖( + ) ,纤维二糖( - ) [2 ] ;南京农业大学的陆承平认为鉴定嗜水气单胞菌的要点为: G- 的短杆菌,有运动力,氧化酶( + ) ,葡萄糖产酸产气,对新生霉素或弧菌抑制剂0/ 129 不敏感,发酵甘露醇、阿拉伯糖、水杨苷、蔗糖,V1P1 试验( + ) ,赖氨酸脱羧( + ) ,精氨酸双水解( + ) ,鸟氨酸脱羧( - ) ,抗氨苄青霉素( + ) [2 ] ,我们通过试验研究,认为以下几项生化项目比较重要:氧化酶( + ) ,O/ F 试验发酵型,吲哚试验( + ) ,精氨酸双水解( + ) ,赖氨酸脱羧( + ) ,水解七叶灵产生褐色素,产生H2S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果糖、蔗糖、麦芽糖,V1P1 试验( + ) ,不发酵肌醇,硝酸盐还原( + ) ,尿素酶( - ) 。另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第八版的记载,嗜水气单胞菌有两个生物型: Ⅰ型V1P1 反应( + ) ,葡萄糖产酸; Ⅱ型V1P1 反应( - ) ,葡萄糖不产酸。生物Ⅰ型的毒力大,不仅可使鱼、蛙、蛇等致病,也可使人发病[1 ,4 ,5 ] 。目前,还有许多快速简单的方法来鉴定嗜水气单胞菌,如选择性培养基,Rimler - Shoot s 培养基上于37 ℃培养2024 h ,嗜水气单胞菌的菌落呈现黄色,其它菌落则呈现另外的颜色;有人用葡萄球菌A 蛋白协同凝集反应(SPA CoA) 来鉴·18 · (总第120 )            水 利 渔 业  2002 年第22 卷第2 期定嗜水气单胞菌;还可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技术(Dot - EL ISA) 来检测。
3  致病性
嗜水气单胞菌是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还可与其它细菌协同作用引起人的胆囊炎、腹膜炎、脑膜炎、肺炎和体外创伤感染等;嗜水气单胞菌可感染哺乳动物如貂、貉、野兔、牛等引起败血症而死亡;在鸟类中也曾检出过该菌,其中,陆生鸟类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水鸟。嗜水气单胞菌能导致鱼、鳖、牛蛙及蚌等水生动物的败血症及局部感染,由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的常见疾病有:鲢、鳙的“打印病”(腐皮病) ,鲤鱼、泥鳅的红斑病,青鱼、草鱼的肠炎和疥疮病,鳗鱼的赤鳍病,牛蛙的红腿病、烂皮病,鲤鱼的竖鳞病,鳖的穿孔病、红脖子病,异育银鲫的溶血性腹水病等。感染该菌的鱼、鳖等水生动物表现出共同的症状:体表充血、出血,剖检可见肠壁有出血现象,有的在肝、肾、脾等内脏器官也会有出血现象。组织病理观察血管中的红细胞变形、溶解,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变化,毛细血管壁受损,引起出血;细菌侵入肝、肾、脾等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嗜水气单胞菌属条件致病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如水温较低、水质清洁,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果由于拉网锻炼、感染寄生虫等使鱼体有创伤,则会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从而发病。另外,放养密度、水温、水质等因素也影响着该菌的感染、发病。目前,已知该菌的致病菌株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溶血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和表层蛋白等。由于这些毒力因子的作用,使得致病株具有了溶血性、细胞毒性、肠毒素毒性,能抗胰酶,溶解人O 型、兔等红细胞,Vero HeLa 等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因此在侵入水生动物机体后,条件适宜时,该菌就会产生毒力因子,溶血毒素溶解红细胞,吞噬白细胞,损坏毛细血管,引起败血、出血,细胞毒素侵入肝、脾、肾、胆等组织器官,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细胞变性,组织崩溃,形成炎症。
4  药物治疗
杨其升等人编写的《动物微生物学》中提到嗜水气单胞菌对链霉素、呋喃类药物、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储卫华在研究异育银鲫细菌败血症中发现,从病鱼中分离到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恩诺杀星等敏感。马国文等人从鲤鱼的竖鳞病分离的病原菌对氯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比较敏感。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对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杀星、新霉素、氟哌酸、恩诺杀星比较敏感。根据药物试验结果和治疗经验总结出以下治疗方案: ①先用CuSO4 017 mg/ m3 泼洒以杀死水中的寄生虫,减少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②然后用漂白粉、优氯净或其它消毒药物对水体进行消毒; ③同时,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拌饵投喂,用量为011 g/ kg ,连用7 d ,1 天可加倍。此外,尽量降低放养密度,保持水质良好,天气炎热时,注意给鱼池遮阴,或适当增加池水深度等,都是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病的有效措施。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发表于 2007-7-16 00: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
啥时候的啊!
原文刊载在?
发表于 2007-9-20 1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水利渔业-2002年2期 起止页码:18-19
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进展
王增福 谢红梅 等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271018
发表于 2007-9-20 13: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违禁药物多了
发表于 2007-9-21 19: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感谢一下。
发表于 2007-12-3 09: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LZ提到的多种药物多是禁用的啊
我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是用抗菌肽哈,效果不错,可惜那玩意太贵了,还不能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只能在实验室小规模做
发表于 2007-12-3 10: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水渔业06年的第六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4 07:31,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