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05|回复: 0

[饲料] 预混料中添加淀粉酶对种鸡全价料内新玉米的影响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6 15: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淀粉酶简介酶(AMY 或 AMS)全称是 1,4-α-D-葡聚糖水解酶,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肺、肝、甲状腺、脂肪等组织亦含有此酶。 人工合成的淀粉酶主要包括 α 淀粉酶、β 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等。

2、淀粉酶作用淀粉酶的作用主要是催化淀粉 及 糖 原 水 解,生 成 葡 萄 糖、麦 芽糖 及 含 有 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不同的淀粉酶作用方式不同。

3、新玉米特点玉米是动物常用的能量饲料,虽然从田间到收割上市,再经过脱粒、晒干或烘干等物理加工后才被饲料厂加工饲喂动物,但饲喂新玉米常会引起动物的腹泻症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由于玉米是后熟生理 作 物, 新玉米的抗性淀粉含量高,储存一段时间(5~6 周)含量逐渐降低; 二是新玉米水分含量高,一般在 15%~20%以上, 水分过高则引起动物采食量增加,同时也会影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三是新玉米在田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收割前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则受污染程度会更加严重。

此外,在新玉米加工粉碎过程中温度增加,致使饲料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现代养殖业自动化程度增加,在饲养管理方面如果不到位,料槽中有剩余饲料,自动上料机上料过程中将其覆盖,也非常容易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4、新玉米对种鸡的影响基于新玉米的特点,利用新玉米饲喂种鸡除了引起种鸡腹泻、采食量增加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种鸡受精率、出壳率、健雏率、 蛋-鸡比等指标的下降,造成种鸡养殖经济效益的下降。

5、预混料中添加淀粉酶的目的

5.1、玉米中淀粉含量可达到70%~75%, 而新玉米中抗性淀粉含量较高,可达到 25%~35%,抗性淀粉是不容易被机体利用的。 淀粉属于多糖,经过淀粉酶水解变成单糖也叫寡糖, 更容易被机体吸收,尤其可以使抗性淀粉被机体吸收利用。

5.2、霉菌毒素是由生长在玉米、全价饲料或饲料储存、运输、使高,储存一段时间(5~6 周)含量逐渐降低; 二是新玉米水分含量高,一般在 15%~20%以上, 水分过高则引起动物采食量增加,同时也会影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三是新玉米在田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收割前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则受污染程度会更加严重。

此外,在新玉米加工粉碎过程中温度增加,致使饲料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现代养殖业自动化程度增加,在饲养管理方面如果不到位,料槽中有剩余饲料,自动上料机上料过程中将其覆盖,也非常容易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5.2 霉菌毒素是由生长在玉米、全价饲料或饲料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霉菌所产生的结构各异的二级代谢产物,由于霉菌种类的多样性,其有毒代谢产物也多种多样,现已知的霉菌毒素有 200 多种,但能引起动物中毒的却不超过30 种, 其中最主要的是曲霉属中的几种曲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构曲霉毒素等。

曲霉属中的几种曲霉菌毒素的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复杂萘邻酮(又名香豆素),前者为其毒性结构,后者可能与其致癌有关。
淀粉酶本身可以对曲霉菌毒素有氧化作用,它可以破坏二呋喃环结构,使环打开,毒性消失。淀粉酶进入机体后可刺激胃肠道产生解毒酶,促使机体自身解毒能力增强, 破坏毒素分子结构,使其毒性消失。

淀粉酶进入肠道后,在淀粉酶水解底物的存在下,催化产生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使曲霉菌毒素结构中的复杂萘邻酮(又名香豆素)被氧化脱氢,分子结 构 发 生 改 变, 从而使其失去毒性。

6、对比试验

6.1、试验设计所有种鸡群均使用新玉米,对照组预混料中不添加淀粉酶,试验组预混料中添加淀粉酶。 选择衡水地区 300 日龄健康种鸡 3 万只,分为 3 个 重 复 组,每 组 1 万 只,设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00 只。 选择邯郸地区 280 日龄健康种鸡 3 万只,分为 3 个重复组, 每组 1 万只,设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00 只。

6.2、试验结果6.2.1 衡水地区结果对比(见表1)6.2.2 邯郸地区结果对比 (见表 2)7 结果分析对于种鸡群,预混料中添加淀粉酶对生产指标均有影响, 包括:死 胚 率 降 低、孵 化 率 升 高、死 淘 率降低、蛋-鸡比下降。

7、总结种鸡预混料中添加淀粉酶,可以明显改善种鸡全价料内新玉米对种鸡生产指标的不良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作者:郑文浩 郝志刚     来源:预混料家园
中国畜牧人网站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4-6-8 02:3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