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水产 渔病渔药 查看内容

对虾病害:弧菌还是新型病毒?

2010-11-24 10:02| 发布者: feifei8526| 查看: 928| 评论: 0|来自: 南方农村报 中国鳗鱼网

摘要: 今年南美白对虾发病最典型症状是空肠空胃的偷死。研究员采集了大量的空肠空胃偷死的虾苗和各种池塘养殖的病虾,经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检测证实,今年爆发的“空肠空胃偷死病”病原体为一种抗药性极高的副溶血弧菌!
  今年南美白对虾发病最典型症状是空肠空胃的偷死。

  对虾发病率和排塘率普遍超过50%,部分地区高达80-90%。

  虾农采取以往防、治病措施无济于事。

  业界称这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病害。

  而对于今年对虾病害原因,业界说法众多,莫衷一是。

  目前为止,有两位专家明确回应了养殖户质疑,分别分析今年对虾发病原因并指出了致病病源。

  8月初,广西对虾协会庞德彬副会长:副溶血弧菌说

  6-7月份,广西对虾协会庞德彬副会长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胡超群研究员(国家“863”计划“凡纳滨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种的选育”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偼研究员(农业部“对虾病原菌快速检测和种类鉴别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就今年爆发的“空肠空胃偷死”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协助两位研究员采集了大量的空肠空胃偷死的虾苗和各种池塘养殖的病虾,经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检测证实,今年爆发的“空肠空胃偷死病”病原体为一种抗药性极高的副溶血弧菌!

  对虾“空肠空胃偷死病”病原体副溶血弧菌的来源及流行情况,庞德彬会长认为这是由于多年来,对虾育苗场逐年加大浓度,用最先进的抗生素抑制且在当地苗场不爆发的具有高耐药性本领的副溶血弧菌。该弧菌随同虾苗调运到外地,由于不知道、也不可能使用相同的方法抑制该弧菌,该副溶血弧菌在无抗生素、无消毒剂的环境迅速蔓延和流行;终于导致苗场和养殖区就爆发了因高耐药性的副溶血弧菌所致的“空肠空胃偷死病”。以往提倡的采用生态模式(养殖过程不用消毒药物)养殖对虾,今年极少养殖到正常收获的规格!

  庞德彬副会长称以调水为主“生态养虾”的时代已经过去,他提出应对方法建议使用具针对性高效低毒的消毒剂进行防治病害。

  10月底,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何建国教授:新型病毒说

  今年4月份起,虾产业体系中心的四个功能实验室以及分布于全国各地沿海省份的17个试验站从各虾病暴发重灾区(广东、广西、海南和北方)采取了大量样本,开展了系列病原、病因分析工作,包括原有病毒检测、新病毒排查、有毒藻类等病因分析等等。肯定得出了今年的病害不是由已知病源引起的,极可能是受病毒感染,有可能是新病毒(年底将有确切的结论)。同时否定了弧菌是致病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比较简单,目前国家、国际认可能有效的防治药物可以直接泼撒到虾塘内或者投喂。孢子虫和弧菌都不会在几天内导致对虾大量死亡,这些原因基本可以排除。而虾体从来都带有一定指数的弧菌,可以通过抗生素有效控制。

  何建国教授认为今年对虾发病原因,和种苗、环境关系密切。

  养殖户在选择虾苗上存在误区,认为一代苗就是好虾苗。何教授称无论是进口一代苗还是普通本地苗,抗逆性强的虾苗才算是好苗。另外水体环境中如果蓝藻等有毒藻特别多,也可能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何建国教授同样认为“调水控制病害发生”这种方法在今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他提出应对病害的方法是提倡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海区水,投苗密度少于5-6万尾/亩的“鱼虾混养”的生物防控养殖技术模式,并称这是今后对虾养殖发展的主流方向。

  以上内容看出,除了对“调水控制病害发生即生态养殖在今年养殖中效果不理想”说法,两位专家持一致意见外,其余的观点均明显不同。那么今年对虾病害是副溶血弧菌还是新型病毒?或另有其者?有待时间来验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8 09:0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