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乳制品产量虽然增长较多,但经济效益较差,58家企业中有18家亏损。10月份,全省乳制品企业有一半已经停产。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2000多家乳企,营收500万元以上的800多家乳企中,3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营收500万元以下的近1800家民营乳企亏损情况更为严重。 今年以来,国内原奶等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笔者估算,原奶价格上涨,造成乳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近三成。 噩耗接踵而来。上周新版《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出台。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通知,乳品企业年底前须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从明年3月1日起,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乳企普遍认为,新版“二则”的出台也大幅提高了乳企的生产成本,对二三线乳企的影响尤其明显。 然而,在笔者看来,抛开通胀因素,原奶价格上涨和新版“二则”的出台,对中国乳业都是好事。原奶价格上涨,是加工产业对奶牛养殖产业长期亏欠的一种补偿,原奶价格回归正常,有助于提高奶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而新版“二则”的出台,也表明了政府整顿乳业食品安全的决心。不难看出,当前乳品安全及企业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乳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若不彻底解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更多市场份额让给外资企业。 笔者认为,当前乳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竞争愈加激烈,短期内乳业生存环境甚至会恶化。但是痛定思痛,整个行业已朝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奶农原奶价格博弈权得到增强,为养殖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企业逐渐从营销为本向创新为本转移,重视新产品的研发;一方面乳业资本形式、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未来,乳制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是大势所趋,但并不表示生活在夹缝中的民营乳企就难以发展。在笔者看来,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拥有千万新生婴儿,必然可以成就乳制品这一朝阳产业。在如此广阔的市场大潮中,任何企业都有发展机会。对于当前近1800家中小型民营乳企来说,关键应该摒弃传统营销为本的思想,从而立足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 (宋亮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 本文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