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水产 特种水产 查看内容

人工繁殖鳗鱼实现产业化尚需时日

2010-11-18 14:34| 发布者: feifei8526| 查看: 809| 评论: 0|来自: 互联网

摘要: 日本的鳗苗渔获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达到200吨,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暴跌至20吨左右,鳗苗的捕获量对各国养殖鳗鱼的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日本的鳗苗渔获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达到200吨,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暴跌至20吨左右,鳗苗的捕获量对各国养殖鳗鱼的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人类对日本鳗鱼特别是鳗苗的生态尚未完全了解,未能对鳗苗的产量进行预报,第二代鳗鲡全人工孵化成功仅仅是在实验室阶段,由于成本、存活率、养殖周期、饲料等问题尚未很好解决,鳗鲡人工繁殖实现产业化还需要10年左右,原因是:目前,鳗鲡的全人工孵化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从卵孵化至鳗苗的成活率只有0~5%。从孵化的幼鱼至白仔鳗苗养殖周期约需半年。第一代全人工孵化的鳗苗每尾成本达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第二代的鳗苗成本也需要几千日元(人民币百元以上)。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每尾成鳗的养殖成本达1万日元,折合人民币810元。

  2005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塚本胜巳教授等发现了日本鳗苗的产卵地是在马里亚纳海沟一带海域,2006年~2009年持续对鳗苗洄游路线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今年,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邀请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合作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捕获的稚鱼的肥满度,耳石的年轮,孵化的日期,在什么水域生息等,同时收集各地鳗苗产量数据,目的是为今后预报鳗苗的产量,保护鳗苗的洄游路线,增加鳗苗的产量。据悉,韩国忠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台湾大学也开展了对几条河流捕获量的调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8-18 22: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