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名为苜蓿的小草,蛋白质含量高达22%,是家畜最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黑龙江市场对苜蓿的需求为1000万吨,却有一半购自省外。作为畜牧业大省,该省优质牧草却严重缺乏。 近日,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牧草育种与栽培研究室主任李红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获得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里的优质牧草主要指的是一种名为苜蓿的小草。那么,一种小小的草何以做出这样的大文章呢? 小草作用大 最主要蛋白质饲料来源 作为黑龙江“十一五”草业首席专家的李红认为,黑龙江发展苜蓿草产业十分迫切。目前,黑龙江奶牛存栏达到230万头,年均递增10%以上,年需饲草2400万吨,而黑龙江饲草产量只有1000万吨左右,优质牧草严重缺乏,所产牧草仅能满足畜牧业正常需求的35.7%。而苜蓿干草蛋白质含量高达22%,是家畜最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来源。研究表明,同一块土地,种植苜蓿所生产的粗蛋白是种植玉米、小麦的2~4倍。年亩产蛋白质可达到100公斤以上。苜蓿除能量低于玉米外,其饲料价值可与精料媲美。 据该省畜牧兽医局草原处处长张毅力介绍,现在黑龙江养殖奶牛所需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营养少的豆饼和豆粕等。而饲喂苜蓿可使奶牛提高产奶量10%,并将牛奶乳脂率提高1个百分点。 有人以为,种植苜蓿会与粮食争地。张毅力说,其实,它不仅不会与粮食争地,反而可以增加后备耕地。种植苜蓿可以生产出比种植粮食产出多的优质饲料,同时可以改善中、低产田,做到藏粮于田,提高粮食生产潜力。因为通过种植苜蓿可以将原来不能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改良成耕地。而且可以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通过种植苜蓿建设人工草地,生产优质饲料,减少粮食消耗,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种植苜蓿的比较效益高。我国70%的玉米和50%的大豆用于饲料,这样通过生产粮食间接解决饲料问题,生产效率低,消耗大,没有直接种植苜蓿解决饲料效益高。据测算,种植一亩苜蓿,其投入为150元左右,第一年的收入为300元左右。由于苜蓿能够“春风吹又生”,因此种一年苜蓿可以连续利用7年,而第二年的亩收入就能达到400-500元。尤其在中、低产田种植,其综合效益远高于小麦、大豆。实践表明,在黑龙江西部生态脆弱区,种植苜蓿比种树见效更快,比种植粮食效益更高。 小草缺口大 一半购自省外 目前,黑龙江苜蓿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以自产自用、分散种植为主。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草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需求。黑龙江苜蓿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干草近10万吨。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只有苜蓿干草120公斤,与2吨的正常标准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常年均衡饲喂苜蓿相比差距巨大。而按照一头奶牛一年需要两亩青贮和半亩苜蓿的科学营养要求,全省需种植苜蓿300万亩才能大致满足奶牛养殖的需要。 现在,全省有十余家苜蓿种植和加工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实力差,牵动力弱。其中经销苜蓿草产品的多,建立苜蓿草种植基地的少;种植苜蓿自用的多,从事商品化生产的少,市场竞争力弱。而由于养殖水平低,大多数奶农没有饲喂过苜蓿,因此也认识不到苜蓿对奶牛饲养的益处。而一些地方认为种植苜蓿影响粮食生产,因此限制其发展。即使种植也只是拿一些低洼地、盐碱地等种植,粗放管理,一遇大雨,即大面积淹死,苜蓿的效益难以发挥。 由于黑龙江苜蓿草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量小,不能均衡供给,不得不从外省购进苜蓿产品。目前,黑龙江所需的一半苜蓿都购自省外。 小草产业大 做国家优质饲草料大省 随着我国现代高效奶牛业的发展,对优质牧草的需求正逐步扩大,苜蓿市场需求旺盛。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奶牛产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随着黑龙江千万吨奶工程的实施,对苜蓿的需求将不断扩大,据测算,仅黑龙江市场对苜蓿的需求就有1000万吨。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奶牛养殖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加大,市场对苜蓿的需求也明显增加。 黑龙江具有发展苜蓿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潜力巨大。黑龙江处于苜蓿最适宜种植区,且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大,能够形成规模。黑龙江还有260万亩“三边地”资源(路边、村屯边、沟塘边)可以用来种植苜蓿,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另外有草原6500万亩,是全国十大草原省份,且黑龙江的草原降雨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非常适合建设苜蓿人工草地。 目前,黑龙江已培育出了我国最抗寒的苜蓿新品种,开发、掌握了较完整的生产、加工技术,一些过去限制苜蓿产业化发展的收获、加工技术得以突破。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黑龙江以苜蓿产业为突破口,以草兴业、以草兴民、以草环保,促进畜牧业和草业良性循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开发利用“三边地”、改良低产田、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等措施,构建黑龙江苜蓿发展产业带。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于开拓国内市场。像发展粮食生产一样,占领发展先机,加快苜蓿产业发展,尽快将黑龙江建设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优质饲草料大省。 目前,黑龙江已制定苜蓿产业化发展规划,到2015年,苜蓿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新建260万亩,其中苜蓿草生产核心基地50万亩,商品草总产量达150万吨,初步形成产业化格局。同时建立6万亩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年产优良苜蓿种子65万公斤,每年保证50万亩苜蓿种植用种需求。到2020年,利用10年时间使黑龙江苜蓿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苜蓿产业产值实现30亿元。并在现有草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培育扶持几个草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 本文来源: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