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反刍 企业动态 查看内容

成本飙涨菊乐白天“闲”夜晚“忙”

2010-11-18 11:16| 发布者: jieming| 查看: 745| 评论: 0|来自: 成都商报

摘要: 面对乳业成本上涨的压力,乳制品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应对。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错峰用电”:白天尽量少生产,把主要的生产任务都安排在夜间以节约电费。
  原奶价格上涨、糖价飙升、“柴油荒”、人工成本提高等因素正在考验乳制品企业的承受力,有些乳制品企业已经亏损或处在亏损的边缘。
  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乳制品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应对。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错峰用电”:白天尽量少生产,把主要的生产任务都安排在夜间以节约电费。
  原奶收购价上涨30%
  “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原奶价格已经上涨了30%,原奶的收购价快逼近4元/公斤了。” 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培德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奶价格和牛奶的运输费用、人工成本都在增长,极大地增加了企业成本。尤其是这段时间的“柴油荒”,给牛奶运输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奶农一般都用农用车向奶站运送鲜奶,这些农用车加不到柴油,原奶就无法运送到奶站。而原奶的保质期很短,如果不能及时运到厂家进行生产就会变质。
  “乳制品企业是用糖大户,疯狂上涨的糖价也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张培德表示。
  近年来,各大乳企纷纷在四川建厂,现在四川的奶源比较紧俏。张培德表示,各个乳制品企业对于奶源的争夺已经十分激烈。
  小型乳企生存困难
  “原奶价格上涨主要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首先,上游养殖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加。今年以来,秸秆、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上涨,再加上小工工资成本的上升都造成了原奶价格上涨;其次,供需不平衡,日益趋紧的供需关系助推原奶价格上涨。”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制品行业遭遇重创,各地倒奶、杀牛现象非常严重,造成全国奶牛存栏量下降,原奶产量下降。目前乳制品行业正进入复苏阶段,对原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这就加剧了原奶供需的不平衡。
  “奶牛饲养成本上涨和牛奶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是推动原奶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四川奶业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月来原奶价格每公斤上涨了0.3元。现在原奶的价格在3.5元/公斤~3.8元/公斤之间。目前,全省大约有50多家乳制品企业,一些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小型乳制品企业的日子比较艰难。
  “原料奶、原料糖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使我们企业处在亏损的边缘。”成都一家小型乳制品企业的负责人王先生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与大型乳制品企业相比,小型乳企缺乏资金和品牌优势,生存已很艰难。
  检测新规推高乳企成本
  西部乳业发展协会秘书长魏荣禄表示,近期乳制品生产新规的出台使乳制品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四川一些小的乳制品企业正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小型乳企来讲,新规将使成本增加5%以上。”四川新希望乳业公司技术总监汪家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即将全面实施的乳品生产检测新规要求,企业按标准对乳制品重金属、农残、药残进行自检,为此需要购进一批精密仪器。汪家琦估计新希望新增设备投入一次性将达七八百万元,每年折旧费约为70万~8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单就新希望乳业的一个工厂来说,检测费用、人力成本、试剂成本也会大幅上升,一年预算约550万~800万元,因此他估计像新希望这样的大型乳企新增成本在1%左右。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原奶价格上涨加大了乳制品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压缩了乳企的利润空间,一定程度上助推乳企毛利率下降。由于乳制品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消费者信任危机频频爆发,乳企的提价能力有限。不能将成本的压力完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乳制品行业毛利率全面下降,可能加速行业的整合进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国2000多家乳企中,营收500万元以上的800多家乳企有3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据此分析,剩余的1800多家中小型乳业企业则将可能被逐出局。
  “错峰用电”消化成本压力
  “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奶源基地,没有奶源基地的小乳制品企业的处境比我们困难得多。”张培德称,公司现在只能自己努力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错峰”节约电费,我们现在上午基本上不生产,下午尽量少生产,我们把主要的生产都安排在了夜间进行,因为晚上23时至次日7时为用电低谷时段,电费相对便宜,通过“错峰用电”可以节约很大一笔电费。
  同时也尽可能地削减在产品包装上的成本。“以前我们有20多个供应商,现在我们把供应商压缩到5个以内,增大每个供应商的供应量,使供应商具有规模效应,尽可能降低包装的成本。”张培德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包装成本降低了15%。
  近期不会提高零售价
  为了保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每个乳制品企业都不敢贸然提高零售价。“纯牛奶在10年前是每盒2元左右,现在还是每盒2左右,价格的上涨幅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如果算上这10年来通货膨胀的因素,牛奶的价格其实在下降。” 张培德表示,消费者对液态乳制品的品牌忠诚度不高,价格或者促销是决定他们购买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近期不打算提价。
  上述四川奶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乳制品行业的供需平衡是一种弱平衡,即乳制品对居民来说不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方的弹性非常大。如果价格大幅上涨,需求将会被压缩。因此,乳制品企业的提价能力有限。
  一位从事奶业多年的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此次原奶涨价对于龙头企业,又是一次很好的行业整合的机会,大企业也不会贸然提价。龙头企业如果提价不多,那么行业内的众多小企业更不会贸然涨价。
  本文来源:成都商报

本文内容由 jieming 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8 08:55,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