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聚氰胺是什么?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有机含氮杂环化合物,简称三胺,分子式C3N6H6,分子量126.12,化学名1,3,5-三嗪-2,4,6-三胺,或称为2,4,6-三氨基-1,3,5-三嗪,别名蜜胺、氰脲酰胺、三聚氰酰胺,英文名还有Aero、Cyanuramide等。 2、三聚氰胺的物理化学特性是什么? 三聚氰胺性状为白色结晶粉末(白色单斜晶体),无味,相对密度1.573g/cm3(16℃),常压熔点354℃,折射率1.872,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或燃烧时会分解生成含氢化氰、氮氧化物和氨等有毒和刺激性烟雾。能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微溶于水(3.1g/L,20℃;10.5g/L,50℃;24 g/L,75℃;45 g/L,94℃;51.4 g/L,100℃)、乙醇;不溶于乙醚、苯、四氯化碳。 三聚氰胺显弱碱性(pH值为8),能够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各种酸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在强酸或强碱液中,三聚氰胺发生水解,氨基逐步被羟基取代,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三聚氰胺与醛类反应生成加成化合物。 3、三聚氰胺的用途有哪些?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与醛缩合,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这种树脂不易着火,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它还可以用来做胶水和阻燃剂、甲醛清洁剂等;在部分亚洲国家,也被用来制造化肥、粘合剂、消毒剂和杀虫剂等。 4、生产三聚氰胺所用的原料是什么? 生产三聚氰胺所用的原料主要有硅胶、合成氨、液氨、尿素。 5、三聚氰胺合成工艺是怎样的?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 6(NH2)2CO→C3H6N6+6NH3+3CO2 生成的三聚氰胺气体经冷却捕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 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 kg。 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0.3MPa,390℃,气相)三类。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多采用半干式常压法工艺,该方法是以尿素为原料0.1MPa以下,390℃左右时,以硅胶做催化剂合成三聚氰胺,并使三聚氰胺在凝华器中结晶,粗品经溶解、过滤、结晶后制成成品。 6、三聚氰胺的同系物有哪些? 三聚氰胺有3种同系物,分别为三聚氰酸(cyanuricacid)、三聚氰酸一酰胺(ammelide)和三聚氰酸二酰胺(ammeline)。 7、三聚氰胺对动物的毒性如何? 三聚氰胺对哺乳动物低毒,属于低毒急性毒类。大鼠经口LD50(半数致死量)为3.16g/kg,小鼠经口LD50为4.55 g/kg。 1945年的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大鼠连续2h吸入三聚氰胺粉尘200mg/m3,未见中毒症状。大鼠吸入80~100 mg/m3,2次/d,6次/周,连续4个月以上,出现体重增加迟滞,中枢神经系统及肾功能紊乱,肺内炎性改变等,长时间反复接触可对肾脏造成损伤,对眼及皮肤无刺激作用。大鼠拌料口服13周,无不良反应剂量(NOAEL)为63mg/(kg.w.d);大鼠拌料口服28d NOAEL为240mg/(kg.w.d);大鼠拌料口服14dNOAEL为417/mg(kg.w.d);小鼠拌料口服13周NOAEL为1600mg/(kg.w.d)。另外,大鼠拌料口服NOAEL的生殖和发育毒性分别为400mg/(kg.w.d)(母鼠),1060mg/(kg.w.d)(胎鼠)。 OkumuraM等(1992年)给F344雄性大鼠饲喂不同浓度三聚氰胺饲料36周,饲喂1%三聚氰胺组中,膀胱癌的发生率为1/20(5%),饲喂3%的三聚氰胺组中,为15/19(79%);两组的结石发生率分别为10/10(100%)和7/10(70%),结果证明饲喂含3%三聚氰胺饲料能导致F344鼠的膀胱结石形成,并且诱发膀胱肿瘤和输尿管肿瘤。随着膀胱结石发生率的增加,公鼠膀胱肿瘤发病率也呈现增加趋势,而且这两个发病率之间高度相关。Cremonezzi DC等(2001)利用三聚氰胺处理BALB/C小鼠成功复制出泌尿道肿瘤模型。 OgasawaraH等(1995年)给F344/Du Crj鼠饲喂含3%三聚氰胺饲料36周,发现膀胱过渡型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分别是90%和55%;在饲喂1%三聚氰胺组中,分别为21%和42%。给予三聚氰胺可引起结石生成,结石的主要成分是三聚氰胺和尿酸(总含量为61.1%~81.2%),两者的摩尔比值相同。试验结果提示三聚氰胺诱导的小鼠泌尿道增生性病变,直接归因于结石的刺激,而不是三聚氰胺本身或它的代谢产物和膀胱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8、三聚氰胺在动物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目前的研究认为,三聚氰胺在机体内的代谢属于不活泼代谢或惰性代谢,即它在机体内不会迅速发生任何类型的代谢变化。单胃动物以原体形式或同系物形式排出三聚氰胺,而不是代谢产物的形式。三聚氰胺对不同动物的毒性具有选择性,这种毒性的选择性可能是由于不同动物种属间毒物代谢的动力学差异引起的。 9、三聚氰胺对人的毒性如何? 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然而,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三聚氰胺具有轻微毒性。为安全计,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具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9月12日发布了“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诊疗方案”。方案中指出结石绝大部分累及双侧集合系统及双侧输尿管,这与成人泌尿系统结石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多发性结石影响肾功能的概率更高。由于患儿多不具备症状主诉能力,家长需要加强对相关儿童的观察,依靠腹部B超和(或)CT检查,可以帮助早期确定诊断。 10、三聚氢胺会在体内蓄积吗? 三聚氢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摄入的量和摄入的时间,如果摄入的量大和时间较长,就会在泌尿系统如膀胱和肾脏形成结石。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三聚氢胺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报报道。 11、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三聚氢胺安全限量是多少? 对食品中可能出现的三聚氰胺,并不是只要检出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关键是要看食品中的含量及人体可能的摄入量。国际上通常用人群耐受摄入量(TDI)来表示人群对食品污染物的安全摄入限量,即每人每天终身摄入该剂量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对食品中三聚氰胺进行风险评估时提出人群TDI为0.63mg/kg体重。欧洲食品安全局提出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TDI值为0.5mg/kg 体重。我国专家考虑到婴幼儿的敏感性及奶粉中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类似物等其他不确定因素,提出三聚氰胺的TDI为0.32 mg/kg体重。 每人每天最多能吃进去多少三聚氰胺是安全的呢?假定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体重分别按照60、20和7公斤来计算,以TDI为0.32 mg/kg体重进行计算,那么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摄入量不超过19.2mg、6.4mg和2.24mg时,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12、三聚氰胺的中毒症状什么样? 三聚氰胺经口给予的动物实验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饲料消耗量减少,体重减轻,膀胱结石,结晶尿症,膀胱上皮细胞增生以及存活率降低。在2007年的美国宠物食品中毒事件中,受害宠物被诊断发生了组织病理学、毒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的变化。对这些动物进行的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诊断均可确诊为尿毒症,具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呕吐,昏睡,多尿症,氮血症以及高磷(酸盐)血症。动物的肝血清酶浓度均正常。受害动物均出现远曲小管损伤并在肾远曲小管或者集合管出现呈条纹状的特异性结晶,近曲小管大多未受影响。在部分发生慢性病变的受害动物中,可观察到以间质纤维化和炎症为特征的组织学变化。受害动物的肾组织中均出现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13、三聚氰胺的中毒机制是什么? 目前认为三聚氰胺中毒的机制是肾衰。虽然在肾脏和膀胱中都发现了结晶,但现在仍不清楚在三聚氰胺摄入之后肾衰竭的发生和肾脏的结晶作用之间是否有直接的联系。Comell大学的Smith拍摄了结晶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并在实验室进行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混合实验,重现这种结晶的形成。这是一个瞬间反应,当两种物质的澄清溶液混合后,呈烟雾状,静置片刻,晶体下沉。然而,Smith强调,三聚氰胺已知的毒性反应还不能解释所有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症状,比如中毒后在肾脏中出现的肾小管急性损伤和特征性的细胞炎症等。 14、三聚氰胺中毒后如何进行治疗? 在治疗方面,目前没有针对三聚氰胺毒性作用的特效解毒剂,临床上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患儿,必要时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干预,解除患儿肾功能长期损害的风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使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15、三聚氰胺同系物的毒性如何? 曾经有假说认为三聚氰胺与它的3种同系物之间有协同效应,但尚未有针对性的试验证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7年5月发布的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风险分析临时报告中,阐述三聚氰胺同系物较之三聚氰胺毒性效应的差异尚不可知,因此假定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同系物(三聚氰酸、三聚氰酸一酰胺和三聚氰酸二酰胺)具有同等的毒性效应,并将它们作为三聚氰胺复合物(MCs)进行总体毒理学评定。 从早期研究来看如果协同效应确实存在,晶体的形成就应该发生在较高的剂量水平上,而不发生在低于阈值的低浓度剂量水平,并表现出浓度相关性现象(尤其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之间)。虽然这些说法仍在研究中,但是目前认为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混合物与中毒猫狗的急性肾衰有关。 Birgit Puschner等(2007年)进行了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猫的染毒实验,单独饲喂猫0.5%和1%三聚氰胺或0.2%、0.5%和1%三聚氰酸持续10d以上未观察到肾功能变化。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各0.1%,0.2%,0.5%以及1%的剂量饲喂的猫饲喂48h后因发生急性肾衰给予安乐死。对混合物饲喂组猫的尿和肾脏检查,均发现扇形的双折射晶体的存在。对于肾脏的组织病理学的局部性检查发现结晶主要存在于远曲小管中,肾间质发生严重的水肿以及皮质髓质的交界处发生出血。检得肾脏三聚氰胺浓度为496~734mg/kg,三聚氰酸浓度为487~690 mg/kg。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混合物是猫急性肾衰的发病原因。 16、三聚氰胺有何特点? 三聚氰胺的最大的特点是含氮量很高(66%),从它的分子式C3N6H6不难算出,在被检样品中,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通常以凯氏定氮方法测定的蛋白质虚涨4个多百分点,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给了掺假、造假者极大的利益驱动,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 17、饲料中混入三聚氰胺的原因? “增加”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是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主要原因。很多饲料厂检测饲料中粗蛋白质时,基于条件所限,常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的含量,这是19世纪后期丹麦人约翰凯达尔发明的方法,原理很简单:蛋白质含有氮元素,用强酸处理样品,让蛋白质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测定氮的含量乘以6.25,就可以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因此,也称之为粗蛋白质。凯氏定氮法只能测出含氮量而无法测出氮的来源,为谋取不当得利和弥补饲料中蛋白含量低的问题,不法商人常常加入非蛋白原料,如工业尿素、缩二脲等非蛋白氮(NPN)而冒充粗蛋白质。三聚氰胺含氮量为66.6%,折合成粗蛋白含量为416.27%,掺入少量就可以迅速提高粗蛋白含量;对于加入尿素以及尿素类成品,可以通过检测氨氮的方法检测出来,而三聚氰胺不溶解在水里,饲料分析化验部门也很难分析出来。三聚氰胺通常被掺入大豆蛋白粉、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粉以及饼粕类等蛋白原料中。 但是近来也发现添加三聚氰胺的另一原因,即改变产品的加工和口感特性,这是由于三聚氰胺有一定的黏性,少量添加即可改变蛋白粉和饲料的粘韧性。 从三聚氰胺的含量可以大致知道掺假的目的,为增加表观蛋白量一般饲料中添加量都在2000mg/kg以上,而为改变产品粘韧度一般不超过几百mg/kg。在化验一些蛋白质原料时,如果蛋白质含量高,而氨基酸含量低,也可能是加入了三聚氰胺。 18、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 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由于食品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所以掺杂后不易被发现,三聚氰胺常被不法商人用作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 19、国际上三聚氰胺的违法添加案例有哪些? 2007年深圳检验检疫局从台湾进口的3批“爱族牌”观赏鱼饲料检出三聚氰胺,且三聚氰胺含量较高,分别为0.35g/kg、0.47g/kg、0.51g/kg。这3批鱼饲料共846千克,货值1016美元。 2007年福建、天津、山东、珠海检验检疫局从进口马来西亚、泰国、秘鲁的鱼粉(HS编码均为2301201000)中检出三聚氰胺阳性,已依法对进口鱼粉作出退货处理。 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官方消息,美国FDA首次在美国国内生产的饲料中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有关企业已经开始自动召回相关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添加剂来自俄亥俄州托莱多市Tembec BTLSR公司和科罗拉多州约翰斯敦市Uniscope公司。Tembec公司生产Aqua Bond和Aqua-TeclII黏合剂,主要用于出口,同时向Uniscope公司提供生产Xtra-Bond黏合剂的原料,Uniscope公司生产的Xtra-Bond黏合剂主要供应美国市场。上述黏合剂主要用于生产牛、绵羊、山羊、鱼、虾的颗粒饲料。Tcmbec公司确认,为了增加颗粒饲料的黏性,在产品配方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但在美国三聚氰胺禁止用来作为动物或鱼/虾饲料添加剂。 2007年北京检验检疫局从进口澳大利亚的宠物食品(HS编码为2309101000)中检出三聚氰胺阳性,并依法对进口宠物食品作出退货处理。 20、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农业部于2007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NY/T1372-2007《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规定了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两种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作为筛选方法,当三聚氰胺含量低于检出限(2mg/kg)时,可以“未检出”报告检验结果,而当三聚氰胺含量高于检出限(2mg/kg)时,就需要再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确证,以作为饲料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的判定依据。 21、原料乳级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在原有国家标准奶粉检测中,主要进行蛋白质、脂肪、细菌等检测。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所以现有标准没有包含相应内容。也就是说,三聚氰胺不属于常规检测项目,正常情况下,很少有人会想到去检测它。目前,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的《原料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测定方法》(GB/T22388-2008)中规定了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质谱GB/T22388-2008、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质谱四种方法,检测定量限分别为2mg/kg、0.01mg/kg、0.05mg/kg和0.005mg/kg。 22、国外关于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在食品中限量是如何规定的? (略) 23、蛋白质原料掺假物有哪些鉴定方法? 在蛋白质原料中除了掺入非蛋白(NPN)类化工产品外,还有可能掺入部分水解羽毛粉、膨化羽毛粉、膨化皮革粉、猪蹄角粉、蛋白胨等物质。因此,蛋白质饲料原料掺假的质量鉴定应该要全面进行。 (1)氨基酸分析方法 分析氨基酸应该是最佳方法,但是,目前有些掺假蛋白质原料、尤其是掺假鱼粉的氨基酸指标与真鱼粉的氨基酸组成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种可能性:a.氨基酸分析报告人为干扰,这类案例较多,建议将样品分别送多家分析,对不同分析单位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那些单位的氨基酸分析报告是否存在人为干扰;b.“掺假”鱼粉等已经是经过“专家”配方的产品,其氨基酸组成的确与真鱼粉相差不大。 对于鱼粉等蛋白质原料氨基酸分析结果的分析和判定,可以从氨基酸总量、氨基酸平衡性进行分析。对于纯化的蛋白质,其水解为氨基酸后,氨基酸总量应该大于蛋白质的总量,因为在水解过程中氨基酸残基结合了水分子成为游离的氨基酸。但是,在进行氨基酸分析时,一般是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对蛋白质水解后再进行分析的,而在水解过程中部分氨基酸如色氨酸、部分苯丙氨酸等被破坏,使氨基酸总量下降。因此,对于一般的鱼粉和其他蛋白质原料的氨基酸分析结果,在进行氨基酸总量判定时,至少要求氨基酸总量为蛋白质质量的90%以上,能够达到95%以上为最好。 对于掺入不同处理的羽毛粉、猪蹄角粉、血粉等蛋白质原料,单从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平衡性方面是难以进行分析和判定的。 (2)改进离体消化率测定方法 常规离体率、国标中消化率测定方法是以经过酶水解后进行过滤、离心,测定残渣中的蛋白质含量,再通过消化前、后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计算的,这类方法是将溶解于消化液中的所有含氮物质计算已经被消化的物质的量。当蛋白质原料中掺入不同处理羽毛粉、猪蹄角粉、血粉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判定。但是,对于掺入水溶性NPN的蛋白质原料就难以判定了,其离体消化率会很高。 对此,建议在进行常规离体消化率测定时,对消化液进行氨基酸分析,计算消化液中氨基酸种类、氨基酸总量,以消化液氨基酸总量计算样品经过消化后的氨基酸生产率。可以将标准鱼粉与待检测鱼粉同时进行离体消化,并进行相对比较,如果与标准样品差异太大,基本可以判定掺入了水溶性NPN。 (3)水溶总氮测定 将蛋白质原料样品直接用水溶解,观察水溶液色泽、气味并测定水溶液中含氮成分量,并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分析,或参照测定样品的质量标准中水溶总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过高就有可能掺入水溶性NPN。 (4)显微镜分析 显微镜分析对于掺入不同处理过的羽毛粉等蛋白质原料可以有效地进行鉴定和分析,对于原料中掺脲醛聚合物也可以进行显微镜分析,其它NPN不宜采用此方法。镜检下,脲醛聚合物为乳黄色不规则球状物,用探针轻压后会散开并呈晶体状,不溶于水。例如,在20倍显微镜下镜检时,玉米蛋白粉中的脲醛颜色为黄色。鱼粉中的脲醛颜色为淡黄色,为了便于检出,可用乙醚或四氯化碳先脱脂,脱脂后的鱼粉中的脲醛颜色变淡。 24、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外来污染因素有哪些? (1)环丙氨嗪 亦称“灭蝇胺”,美国1974年批准为种植业杀虫剂,1984年批准为兽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广泛使用。我国也批准其作为农药、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研究表明,光降解是环丙氨嗪的主要降解方式,产物主要是三聚氰胺,在动植物体内亦可通过脱烷基作用代谢为三聚氰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人员称,中国使用的农药中普遍含有三聚氰胺衍生物——环丙氨嗪,该物质被植物吸收后可转化为三聚氰胺。 (2)三聚氰胺废料 实际上是生产三聚氰胺的下脚料,主要含有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羟甲基羧基氮等三嗪类含氮化合物和少量主反应催化剂。三聚氰胺在土壤中缓慢水解生成三聚氰酸。由于三聚氰胺废料没有规范的回收办法,废物排放易造成土壤和水质污染。 (3)化肥 三聚氰胺及其废料可以与多种化学肥料制成复合肥。有科研单位和饲料企业在玉米、小麦等谷物原粮中检出三聚氰胺。 (4)包装物 有饲料企业对二次使用的旧包装物抽样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样品中检出三聚氰胺。 (5)粘合剂 如果制作饲料时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成分的化工粘合剂,饲料中也会检出三聚氰胺。 (6)人为违法添加 直接向原料奶中添加,引发食品安全事件;违法生产“蛋白精”用于动物饲料生产。 25、乳品中三聚氰胺限量值是多少? 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公告称: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特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 公告规定:一、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高于1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二、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三、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2.5mg/kg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26、婴幼儿配方奶中1 mg/kg 的限量水平安全吗? 如果婴幼儿配方乳粉三聚氰胺含量为1mg/kg,假设一个7公斤的婴儿每天食用150g的奶粉,那么他的三聚氰胺的摄入量是0.15mg。婴幼儿通过配方奶粉摄入的三聚氰胺仅为每人每天安全摄入限量2.24mg的6.6%,因此婴幼儿配方粉中设置1mg/kg的限量值能够保护婴幼儿的健康。 27、液态奶、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中2.5 mg/kg的限量水平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吗? 以消费量相对较大的液态奶来计算,假设一个20公斤的儿童每天饮用1000ml(4袋)的液态奶,那么他的三聚氰胺的摄入量是2.5mg,低于其每人每天安全摄入限量6.4mg。余此类推计算,成年人三聚氰胺的摄入量会也远达不到其每人每天安全摄入限量19.2mg水平。因此更没有必要担心液态奶中2.5mg/kg水平的三聚氰胺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由于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需要冲调,通过奶粉摄入的三聚氰胺会比液态奶更低,因此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中2.5 mg/kg的水平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28、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2.5 mg/kg 的限量水平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吗? 含乳15%的食品包括巧克力、糖果、饼干等,是指以产品配方为依据,其乳含量占15%以上的食品。对20公斤体重的儿童,其每人每天安全摄入限量为6.4mg,以大白兔奶糖为例,即使摄入2.56kg的大白兔奶糖其三聚氰胺摄入量仍未超过其安全摄入量。如每块糖为5克,则儿童每天需要摄入512块糖才能超过安全摄入限量。对成人来讲,由于安全限量比儿童高,因此要超过其安全限量需摄入奶糖的量更多。 29、为什么对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水平不设在“0 mg/kg”? 由于三聚氰胺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农药和化肥,因此食品中可能会有微量的三聚氰胺,据WHO专家估计,从包装材料迁移到婴幼儿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可能会在0.5 mg/kg以下。鉴于这种情况,将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水平设在“0 mg/kg”是不可行的,限量值的提出也是充分考虑了从环境和包装材料等其他途径可能带入到乳及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问题。 30、为什么国家要公布乳品中三聚氢胺的限量值? 环境、食品包装材料可能将微量的三聚氰胺带入到乳及乳制品。如果含有较高含量的三聚氰胺则可能是人为添加。公告设置的限量水平,即便每升乳中添加2.5mg/kg的三聚氰胺,仅相当于约增加乳中蛋白质含量的1/3000(乳中蛋白值含量一般约为3%);这使得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用来牟取不法利益变得毫无意义,因而国家设定乳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辨别人为的非法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