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原料期货 大豆 查看内容

11月15日豆粕早评:恐慌气氛弥漫 连豆粕急剧下挫

669 原作者: 孙汝涛 来自: 永安期货
简介
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实际到港进口大豆410.19万吨,下月预报到港516.53万吨。豆粕现货价格持续高企,因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养殖利润好转,补栏积极性提高,市场饲粮消费稳步增长,需求面存在一定支撑。
  上周大连豆粕期货震荡收低。其中主力1109合约开盘3455元/吨,最高3588元/吨,最低3376元/吨,收盘3376元 /吨,下跌79元或2.29%。周边商品普遍下跌及调控忧虑加重影响,豆粕尾盘跌停。目前来看,国内CPI价格指数连创新高,国家出台政策调控预期越加强烈,此外国内豆类供应充足,获利盘集中涌现导致市场出现杀跌行情。预计后市仍有调整需要。
  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2010/11年度大豆产量为33.75亿蒲,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34.26亿蒲(预估区间33.5亿-34.83亿蒲);预计美国2010/11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1.85亿蒲,低于市场平均预测的2.4亿蒲(预估区间1.5亿-3.12亿蒲)。由于报告意外调低美豆单产,导致美豆期末结转库存降至极低水准,这利多市场走势。
  分析机构Informa Economics将美国2011年玉米播种面积预估上调,但下调大豆播种面积预估,因根据新作价格来看,玉米的回报较大豆更具吸引力。Informa预计大豆播种面积料达7580万英亩,较9月预估的7740万英亩减少160万英亩。
  国内方面,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升至历史高位,而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国内出台各项调控措施,国储部门加紧对谷物、糖类的抛储,对棉花价格的持续攀升也不断发出警示性信息。而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国家抑制通胀的意图逐渐显现,央行各项举措也从宏观层面加紧对市场流动性的控制,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逐渐减弱,恐高情绪开始积累。
  国内豆类基本面整体偏空,新豆上市的季节性因素以及港口进口大豆库存充足抑制价格走高。另有消息,下周国储将在黑龙江产区定向抛售国储大豆,这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压力。而豆粕现货持续上涨,终端需求受到一定影响。但目前国内通胀预期依然强烈,美豆上涨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国内豆类期货后市能否进一步扩大跌幅有待观察,尚需防范超跌后出现反弹行情。
  商务部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实际到港进口大豆410.19万吨,下月预报到港516.53万吨。豆粕现货价格持续高企,因生猪价格持续走高,养殖利润好转,补栏积极性提高,市场饲粮消费稳步增长,需求面存在一定支撑。但豆粕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也对终端需求产生抑制,市场反映,部分地区现货商拿货积极性不高,市场存在观望心理。
  据中国商务部11月10日消息,中国商务部发布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显示,本期进口豆粕实际装船0.91万吨,本月进口实际装船3.86万吨,下月进口预报装船1.57万吨。本期实际到港1.02万吨,下期预报到港1.43万吨,本月实际到港1.59万吨,下月预报到港2.57万吨。

本文内容由 apple12151007 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2 06:3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