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家禽 国内家禽 查看内容

为你煮一枚不偏心的鸡蛋

2010-11-12 13:52| 发布者: 曹锦萍| 查看: 1256| 评论: 2|原作者: 云无心|来自: 科学松鼠会

摘要: 你一定也发现了,通常情况下,煮出的鸡蛋,蛋黄总是偏向一边,而不是乖乖待在中心部分。蒂斯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开始了一场探索——“如何让蛋黄待在中心”。
  作者:云无心 | 来自:科学松鼠会

  情景对话:

  小如:有人研究过如何煮出溏心鸡蛋没有?

  云无心:你为什么关心这个?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说,“溏心”意味着鸡蛋没有完全熟透。如果鸡蛋中有致病细菌的话,比如沙门氏菌,这样的鸡蛋有相当的危险性……

  小如:就是觉得有点好看……

  云无心:研究分子美食学的蒂斯,倒是曾经探讨过煮鸡蛋的问题。按照他的结果,不仅可以煮出溏心鸡蛋,还可以让蛋黄呆在鸡蛋中心,而不是象通常的鸡蛋那样“偏心”。

  小如(很兴奋):那我们可以在光棍节的时候教科学男青年们如何煮出同心的鸡蛋,没准因此可以赢得意中人的芳心呢……

  云无心:……那叫“不偏心的鸡蛋”……


  你一定也发现了,通常情况下,煮出的鸡蛋,蛋黄总是偏向一边,而不是乖乖待在中心部分。蒂斯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开始了一场探索——“如何让蛋黄待在中心”。

  流传的“厨艺秘笈”中,不发这样的经验:等水开后才放入鸡蛋。但是,经过试验,蒂斯发现这则所谓“秘笈”飘忽无定——有时候灵验(东北话叫“好使”),有时即使水开了才放鸡蛋也并不能煮出同心鸡蛋,甚至,有时不采用这招,不等水开便加入鸡蛋,也同样能使蛋黄居于中心——

  所以,他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鸡蛋为什么偏心?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蛋黄和蛋白的密度不同。有的同学甚至想得更远一些,他们认为蛋黄更“重”,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蛋白部分是蛋白质的水溶液,而蛋黄中则有大量的脂肪,脂肪的密度要比水小,所以,事实上蛋黄要比蛋白“轻”。在煮的过程中,蛋黄上升,最后就导致了鸡蛋的“偏心”。

  这个分析看起来非常合理。但蒂斯之所以成为“分子美食学家”,就在于他从来不会想当然地将“理论分析”当作“结论”,而总是要做实验来验证。他的实验设计并不复杂:打一只鸡蛋在玻璃量筒中,再加入几只鸡蛋的蛋白,慢慢地,蛋黄上升到了量筒顶端——显然,蛋黄比蛋白的密度更小。

  实际上,这个实验有不严密的地方。鸡蛋中有一层膜,将蛋黄“牵制”在中心。当我们打破鸡蛋时,这层膜遭到了破坏,因此,这个“量筒实验”的结果未必能代表煮鸡蛋过程中的变化。

  于是,蒂斯又进行了另一个实验:将一只鸡蛋固定在锅里,烧开水煮10分钟左右,剥开蛋壳——正如他所料,这次,鸡蛋黄偏到了上方。(如果在煮之前把鸡蛋在同一位置放置更长的时间,结果会更加明显。)

  蒂斯的谜底差不多揭晓了:要煮出同心的鸡蛋,关键就是要破坏蛋黄的上升。而实现这一点,就是不断改变蛋黄在轴向上的位置——直白地说,就是不停地滚动鸡蛋,直到蛋白凝固。在开水中,大概10分钟就足够了。如果是冷水放鸡蛋,也没有问题,只是滚动的时间需要更长而已。

  至于小如关心的“溏心鸡蛋”,也可以视作“蛋白凝固了蛋黄还没有完全凝固的蛋”,虽然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有些危险,却是很多人的心头大爱,偶尔煮出几枚溏心蛋,如同中彩票一般。

  其实这不难。在煮鸡蛋的过程中,热量由外向里传递,而鸡蛋中的温度也会由外向里逐渐升高。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是九十多度,蛋白的温度从室温逐渐升高,到62度就开始凝固,而蛋黄则要等到68度。也就是说,如果你将水温控制在二者之间,就可以放心地让蛋白凝固而蛋黄保持流动。当然,付出的代价就是——需要煮更长的时间。

  看起来,要煮出“溏心鸡蛋”,火候的掌握就至关重要,这也就注定了一些人能够成为厨艺高手,而多数人只能浅尝辄止。当然,也有取巧的办法,比如一条段子中提过:“一次煮一打,3、4分钟后,隔一分钟捞一个,总有那么几个是溏心的……”

  不过,这样取巧的方法煮出来自己吃还可以,拿去哄女孩子就有相当的危险性:当你信誓旦旦地说是一只同心的溏心鸡蛋,而兴致盎然的女孩剥开却发现不是的时候,实在是很煞风景。所以,如果要避免“演出失败”,还是蒂斯的方法更加靠谱。

  科学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你可以将偶然的艺术化成可重复的再现。蒂斯的“分子美食学”,噢,或者说,一枚隐隐约约晶莹剔透的不偏心的溏心蛋,就是实例之一。

本文内容由 曹锦萍 提供

йվ΢Źں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沒錢 2010-11-12 14:05
一切都是为了升级~~  沙发占了,支持斑竹
引用 曹锦萍 2010-11-12 14:18
回复 沒錢 的帖子

楼上同学,想早点升级你也发些主题帖啊!这样升级快!

查看全部评论(2)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21 11:1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