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底,黄渤海对虾产量已达6300余吨,其中渤海对虾产量4300吨,创十年来对虾产量新高。不少渔民反映,多年不见的对虾汛又重现了。 今年黄渤海对虾资源呈现出分布区域广、网产高、个体大、效益好的特点。渤海海域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以莱州湾产量最高,可达2000吨,开捕前期渔民经常会遇到千斤以上大网头。对虾平均体长比去年同期增加1-1.5厘米,价格明显高于去年,10月中下旬对虾销售价格达160-24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增长60-90元,单船捕虾生产效益一般在10-20万元,高的可达50万元。 据专家介绍,今年黄渤海对虾汛主要是增殖虾形成的,在今年春季沿岸各水产研究院(所)开展资源调查时,均未发现野生对虾亲虾。今年10月中下旬,有渔民反映在烟台蓬莱、开发区和芝罘岛等烟威渔场捕到了外返对虾,说明增殖对虾已能形成群体返回黄海中南部越冬。 沿黄渤海各省市渔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部门的同志都认为,今年对虾生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收成,主要是得益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的投入持续增加,得益于沿海各级政府对“拯救渤海行动”的持续推进,得益于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渔政机构的严格执法、科学养护,得益于广大渔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渔业资源养护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广大渔民群众也热切期盼农业部和各级政府能够继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持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大力推动“拯救渤海行动”各项措施的落实,逐步修复渔业资源环境,恢复“渤海鱼虾摇篮”的功能和地位,为构建生态文明和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