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联合国于10月1日通过全球第一个水产养殖全球性准则——渔业产品认证准则,建议给海产品附加标签,便于消费者获取此产品是否受污染等相关环保资讯。 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养殖委员会渔业小组委员会通过的渔业产品认证准则,定于2011年1月提交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批准。 渔业产品认证准则不具约束力,并不强迫各国实施,只是提供了一个认证框架,内容涵盖了从食品安全、环境影响到水产养殖工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等各种问题。此认证准则虽不具约束性,但若各国遵守,消费者购买海产品时,可从认证标签获取重要资讯:如该产品是否无污染;在养殖过程是否破坏沿海红树林沼泽;海产品养殖工人是否拿到合理工资等等。 “如果所有国家都充分遵守这一准则,该认证将确保站在鱼柜台前的消费者知道他们正在考虑购买的虾在捕捞时是否破坏沿海红树林沼泽,鱼场工作人员是否收取了公平的工资,产品是否已被污染。”粮农组织负责人表示。 水产养殖,也被称为水族放牧,涉及到鱼、虾、水生植物在受控条件下的淡水或咸水中养殖。 随着野生海鲜资源的日渐稀少,人工养殖已占全球海鲜消费的约一半,这种做法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由于养殖海鲜生产量上升,关键是要尽量减少水产养殖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世界野生动物协会称,“例如,在养鱼场使用的化学物质会污染水,疾病容易滋生并从农场养殖鱼向野生的鱼类蔓延,渔场意外情况很多。” 但世界野生动物协会同时指出,如果进行负责任的操作,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并且是提供用以提高人类生活健康的蛋白质可行的方法。 “该准则用以指导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行业”粮农组织水产养殖专家Rohana Subasinghe说。“近年来,反映水产养殖产品认证的各种问题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却没有标准,没有基准或商定的原则。确保生产和消费者满意是我们重要的职责。” 该准则呼吁各国政府为中、小型生产者的能力建设提供支持,使他们能够符合水产养殖认证。 “对小生产者同样有办法依据现代化的认证体系进行经营。例如,在印度和泰国的养殖户共同认证,使他们每个农民负担不是太重。”粮农组织水产养殖专家说。 经过商定的准则,在成为最终决定之前,还须得到1月份在罗马由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的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