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占地约7平方米的高塔,就是一座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拥有污泥减量、给水、一体化处理等三项专利技术,破解了生活污水分散处理、中水就地回用的世界难题,被专家誉为“实现了污水处理的革命”。 这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塔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由临沂金锣集团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发。金锣集团党委书记郑士文告诉记者:“塔式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约是传统污水厂投资的 1/5。”据介绍,金锣集团决定投资10亿元,将该设备年产能提高到2 万台套,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利税20亿元。 从传统食品工业切入节能环保领域,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金锣集团的这一妙着是临沂工业高点定位调结构,促进工业由“临沂制造”到“临沂智造”的缩影。 地处鲁南的临沂,同全国大多数革命老区一样,工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居多,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偏低。要赶超,要创造发展新优势,突破点选在哪里?市委书记连承敏认为,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推动老区跨越发展,就要改变工业长期滞后的局面,特别是必须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到最前沿来推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临沂市提出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制定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并结合实际,他们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力争5年内六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35% 以上。 临沂市每年投入2亿元,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设立 5000 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助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把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临沂智造”的主要方式,联合中科院等院所、企业先后建成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汽车、高端工程机械、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漫步临沂街头,你会发现一辆辆时尚靓丽的电动公交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这款由临沂新世纪能源研究所和沂星电动汽车公司研发的电动客车,一次充电仅需 3小时,续驶里程360公里,在车体轻量化、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沂星电动车已通过工信部生产准入,正在加快实现批量生产,与之配套的省内首座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今年6月建成启用。以沂星电动车为龙头的临沂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产值已达30亿元,两年内可达到150亿元。 今年6月,以市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技术支撑,临沂巨皇新能源科技公司投资6 亿元的20 兆瓦光伏跟踪电站项目启动,该项目具有自主产权,是国内首座单一式光伏跟踪电站。以此为龙头,临沂整合构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已形成300多万台太阳能热水器整机配套能力,占到全国市场的30% 。 在新型装备制造领域,山东常林集团引进并消化吸收日本、德国、瑞典技术,投资26亿元,建设 60万套高端液压件项目,填补了我国工程机械关键液压件空白。目前,临沂以沃尔沃—临工、山重建机、常林集团等大型机械企业为龙头的高端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呈现规模效应。 临工董事长王志中介绍,今年前 7 个月该企业收入超去年全年,增长164% ,全年将超过 100 亿元,跻身全国工程机械三甲行列。 新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由新时代药业、鲁南制药集团共同完成的“克拉维酸钾及系列复方制剂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创造了 1.6 亿元的经济效益。 罗欣药业研制开发的更昔洛韦片是国内第一个治疗危及生命的CMV 感染的有效药物,注射用兰索拉唑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和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立项支持,两类新药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临沂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535亿元,同比增长 20.7% ,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30.42% ,增速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 倍;新兴产业完成投资 78.4 亿元,增长108.6% ,是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速的3倍;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和对工业结构的改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