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77,779.66 万元,同比下降12.24%。剔除报告期内转让了永祥股份的全部股权形成合并范围影响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307.85 万元,同比下降72.31%。 上半年的经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转让永祥股份的股权,集中公司资源做大、做强饲料业务,保持水产饲料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充分利用世界饲料中心转移和饲料产业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契机,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打造以水产饲料为主,辅以禽畜饲料生产、水产动物养殖与加工、动物营养与动物药物研究等具备综合竞争优势的全产业链条,给投资者稳定、持续、可靠的回报。 2、饲料业务迎接外部环境的挑战,继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加大发展投入。报告期内,饲料业务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饲料主要原料大多居高不下,而同期的水产品、肉类等终端产品的价格又非常疲软。如鱼粉、玉米、均价同比分别上涨达58.4%、21.6%,同期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仅仅上涨4.31% ,猪肉平均价格则下降7.33%。原料和水产品、肉类等终端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成为导致行业毛利水平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对水产饲料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上半年气温比往年偏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放养时间较往年推迟近1 个月左右;春季西南5 省发生特大旱灾、4 月底南方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对当地的水产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对水产生产的严重影响导致同期全国水产饲料产量同比下降25.2%。虽然外部环境较为不利,但是公司仍然坚定不移的围绕年初制定的"突破、提升、迎挑战,速度、效率、促发展"的经营方针,继续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加大发展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在水产养殖生产时间同比推迟的情况下,在坚定不移地以水产饲料销售为龙头的同时加大了对猪料、禽料销售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盈利能力较好的猪料的销售比例。2010 年1-6 月,公司共销售各类饲料111.44 万吨,同比下降11.85%,其中:水产饲料下降16.58%;猪饲料上升 28.37%;禽饲料下降19.28%;饲料业务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38,564.61 万元,同比下降2.18%。 尽管公司通过各项措施提高盈利能力,但受原料价格影响和销量的减少,同期公司饲料经营毛利额同比较少。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研发、销售渠道、营销模式建设、广告、激励等方面的直接投入,以巩固研发优势,强化市场基础,促进网络拓展,提升团队活力;加快了扩张步伐,提速推进连云港、重庆长寿、贵州黔西、河南等09 年底新建饲料项目的建设以及天津、苏州、沙市、南昌等公司的扩产技改,积极开展对广东珠三角、粤北、广西等待建饲料项目的考察、选址工作以促进下一轮的快速发展。由于积极的开发和资源的整合,使得报告期公司期间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1.98%,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3.73%,财务费用同比增加27.82%。 3、食品业务继续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优胜劣汰的经营原则,在调整中得以发展。报告期内明确了水产品业务是公司食品业务的核心,该业务在公司国内、国外两个营销中心的统筹下产品线路越来越清晰,销售效果越来越明显。2010 年1-6 月,水产品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232.05%。水产品业务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由1.38%上升到4.56%。上半年,畜禽终端产品价格走势低迷,公司食品业务中着重调整的畜禽加工业务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5.34%。 本报告期食品业务的经营反映出:作为公司主营业务核心之一的水产品加工板块正发生较大的市场增长,同时国内、外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同期,畜禽产品业务经过有计划的调整后更加倾向于区域化。 综上所述,在上半年的工作中,虽然公司剥离了永祥股份,更加专注于饲料业务,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对未来发展投入的增加、食品业务还处于调整、减亏、哺育期,故整个报告期的经营结果不甚理想。就下半年的经营趋势看,虽然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企业经营仍将面临多重压力,但国家对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将有增无减,国内经济对通胀的担忧和预期以及消费者对肉食品的刚性需求等因素将一定程度促进水产品、肉类等终端产品价格提升。从7 月份权威机构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国内水产品、肉、蛋的价格已经呈现触底并快速回暖的局面,国家关于猪肉收储等政策也暖风频吹,进而对饲料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三季度是公司最重要的销售旺季,已经过去的7 月份的经营情况极大地提振了管理层的信心。公司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将上半年的投入和积累真正转化成为更加有效的经营成果和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