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设备的发展之路 作者: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高继伟 吕廷伟 中国养猪设备的工艺水平目前正在从中级阶段向高端发展,本文对传统养殖设备和现代化设备进行了比较,对规模化养猪设施设备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我们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目前,从中国养猪业的总体来看,大多数养猪场对设备的理解还是停留在猪场设备等同于猪栏,而忽略了自动喂料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粪污处理系统设备的重要性。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养猪业者交往的频繁,一些观念超前的企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工厂化养猪生产设备并应用到养猪生产中,养猪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因为受国外的影响而大大加速了。但国内的大部分养猪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的认可和接受西方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新工艺、新设备、新理念要通过与本土的落后理念比较才能占领市场,从西方50年来工业化养猪发展规律来看,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工厂化养猪设备的发展趋势来看,用现代化设备装备的规模化、自动化的工厂化养殖最终将占领中国的主导市场。 一、传统养殖设备和现代化设备比较 1 猪舍建筑及规划与设备选型密切相关。 传统规划的600头母猪场与现代600头母猪场的建筑与规划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猪场猪舍栋数多,猪场占地多,建筑面积大,土建与设备投资大,劳动强度大。现代猪场猪舍栋数少,节约土地,建筑面积小,土建与设备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在传统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一般水平,每头母猪建场需要投资2万元,而采用现代规划设计的情况下,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每头母猪投资1.5万元。与传统设计规划比较节约投资25%。 传统规划设计的600头母猪猪场 如下图,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现代规划的600头母猪场,占地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猪舍结构方面,我国传统猪舍多采用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猪舍建筑,除分娩母猪舍和仔猪培育舍外,猪舍内部环境调控措施较少,基本依靠自然通风方式。猪舍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传统养猪场规划和房屋结构决定了很少使用现代化的设备,不利于猪的生长,浪费劳动力,造成生产效率下降。 而现代化猪舍全面科学的考虑了通风和保温要求,及减少劳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现代化的猪舍与配套的先进的气候调控,自动喂料及高效猪栏一起构成了符合猪生长繁殖的现代化工艺设施。 传统猪舍 现代化猪舍 2 猪栏 猪栏是工厂化养猪场的必备设备,用它饲养不同类型、不同日龄的猪群,形成猪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猪的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养管理条件,都与猪栏的形式、结构、材料、排列组合方式有密切关系。伴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猪生物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猪栏也在工艺方面不断提高。 2.1 分娩栏 分娩区是猪场的核心区域,整个猪场的运行效益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区的生产状况。良好的分娩栏工艺设计,对提高分娩阶段的饲养效果极为重要,是养猪生产成功的关键。 传统分娩母猪采用高床饲养。母猪和仔猪都生活在漏缝地板上,与低温潮湿的地面脱离。粪便通过漏缝地板很快落入粪沟,使仔猪减少了与粪尿接触的机会,保持了床面的清洁、卫生和干燥。但母猪上床比较困难。钢管隔栏不能做到仔猪隔离,增加了仔猪相互感染的机会。保温箱为封闭的装置,大多设置在限位架一角,远离母猪躺卧位置,尤其距母猪乳房部位较远,不利于仔猪出生后寻找保温箱和从保温箱出来后迅速到乳房跟前。 现代化分娩栏地板一般与地面持平,围栏用PVC隔板,仔猪加热区不完全封闭,母猪围栏长宽和大小都可以调节,有防压杆和调节杆。为仔猪群提供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成活率。分娩栏和地面平齐,减少母猪上床应激。母猪产仔猪圈的宽度和长度可以根据个别要求进行调节,可以提供母猪最好的产仔和哺乳条件。调节杆有利于母猪起卧,调整母猪活动空间,同时起到了传统护仔耙的作用,有效保证母猪躺卧时不压到仔猪。根据母猪保持经常性视觉联系要求,母猪躺卧区设置在保温箱对面,保温箱不封闭,仔猪随时能从保温箱出来,母猪本能地注视到仔猪,有利于仔猪迅速到母猪跟前哺乳。 传统分娩栏 现代化分娩栏
2.2保育栏 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栏,根据仔猪的生理特性,仔猪刚刚断奶离开母体独立生活,消化机能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需要一个清洁、干燥、温暖、风速不高,而且空气新鲜的环境。 传统保育栏的一般地板用钢丝网,围栏用栏片。最大的问题在于仔猪找不到一个没有贼风的小环境,造成死亡率升高,其次是料槽的设计不合理,浪费饲料,再次是料槽与猪栏不配套,造成料槽或猪栏浪费。 现代化保育栏采用围栏采用PVC板或栏杆,但地板一般是塑料地板,料槽与面积配套,且分加热区,活动采食区和排泄区。不但有一个很好的温度环境,而且有各种活动分开,提高了卫生条件和成活率。 传统保育栏 传统保育栏 现代化保育栏 3、环境控制系统 3.1通风系统 传统猪舍没有考虑通风系统,只是利用门窗自然通风,这种通风方式造成夏天过热,冬天保温与通风产生矛盾,是我国养猪生产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现代化猪场采用联合通风系统,全自动控制,夏季采用湿帘加风机的纵向通风措施,降低高温对猪只的影响,冬季采用横向通风措施,保证猪舍温度的同时保证了最低通风量,猪舍气候调控的现代化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可以与蒸汽机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一样。 3.2冬季供暖设备 传统猪舍使用煤炉或火道加热,浪费煤且造成猪舍内空气质量变差。 一般热水加热是比较符合养猪工艺的加热方式,欧洲专家一般都会推荐以水为载体的加热方式,并形成了整套机制。其中地暖是使用效果非常好的加热方式。 地暖设计,实体地面部分设置地面采暖设施,符合热工学原理,由下而上逐步升温,保证猪群生长温度的需要,工作量少且持续加热,促进猪群健康成长。 地暖设备 畜禽空调 畜禽空调 解决传统加热方式与通风换气之间的矛盾的方法是使用畜禽空调。一般在分娩舍中使用。分娩舍采用单元设计,供暖也采用单元控制,设计中采用空调换气一体机,每一个单元由独立温控系统控制,根据单元面积计算需要安装的换气一体机的数量,该系统有以下特点。 1)使用循环水系统,热源稳定。 2)进行内外空气交换,补充舍中新鲜空气,在加热的同时,解决通风问题。 现代化通风系统 4 全自动喂料系统 在养猪生产中,搬运饲料不但浪费人工,而且带来疾病风险。我国大多数猪场仍然采用传统人工饲喂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饲料浪费量大,人工调节喂料量,不能准确满足不同猪群对饲料的需求。猪自动喂料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自动喂料系统在国外猪场应用非常广泛,而我国对猪自动饲喂设备的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全自动饲喂系统优点有: 1)定时定量喂饲,特别是母猪饲喂。 2)避免限饲引起的应激反应。 3)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途径。 4)节省劳动力。 5)方便、快捷。 全自动喂料设备 全自动喂料设备 5 母猪智能饲喂站 母猪智能饲喂站在欧洲已经有40多年的应用历史,经过不断改进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解决了现代集约化高密度养猪与提高母猪福利的矛盾问题,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具体优点如下。 精确饲喂母猪,根据每头母猪每天的需要量提供饲料,母猪体况更均匀; 提高母猪福利,一台智能饲喂站能使50到80头母猪使用,每头母猪占面积2.05平方米,每头母猪的活动面积增加到100平米以上,减少死胎率; 实现母猪自动化管理,能根据探测结果把发情母猪,怀孕检查母猪和要转到产房的母猪分离出来。 母猪智能饲喂站是养猪设备发展的一个革命性标志。 6 水泡粪系统 传统猪舍采用干清粪方式,劳动量大,污水量大。 水泡粪系统,一般在猪舍内设计漏缝地板覆盖的粪沟,猪粪,尿和冲刷用水在里面储存一定时间后(一般为1-2个月),待粪沟装满后,拔出塞子,污水顺管道排出。 比干清粪工艺节省用水,地板更干燥,干净。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7 现代化猪场设计规划 我国养猪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猪场数量会越来越少,规模会越来越大,而总存栏母猪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同时疾病问题严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土地供应紧张,劳动力价格上升,传统猪场规划设计已经满足不了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趋势,而现代猪场设计规划,特别是高效,低耗环保的猪场设计规划能适应我国养猪发展的规律。在现代规划设计下的项目,隔离好,规划符合生物安全原则。占地少。设备先进,全自动控制,节省人力,而把人的主要精力用在管理上,提高管理效率和产量。同时污水量降到最低,污水做到零排放。所以现代猪场规划设计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效低耗环保的现代化猪场规划设计 二、养猪设施设备发展趋势 2.1 从单纯重视猪栏到开始重视气候调控和自动喂料设备。 随着规模的扩大,气候调控设备和自动喂料设备将装备现代化猪场。 2.2 设备向成套化、标准化发展 规模化养殖设施设备将向成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定型的工艺模式,通过组装、配套和集成及研发手段,实施养猪设备产品的标准化措施,开发出适合我国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地区的成套的系列设施与设备。设施设备的生产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方式,并且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生产企业。 2.3设备从简单加工向提高工艺含量发展,工艺含量是设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否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行为习性是标准,工艺含量高的设备能很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 2.4 与动物福利相结合 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但随着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突现,如猪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极大地减少了运动量,使猪蹄病日趋严重; 猪在这种饲养环境中产生了许多异常行为,如啃栏、咬耳、咬尾、咬蹄、拱腹、啃咬异物等,从而造成猪群相互之间的伤害,最终影响生产力。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为了提高动物福利,改善饲养环境,为猪提供必要的“玩具”设施,如磨牙链、蹭痒架、草捆和玩具箱等,从而减少猪异常行为的出现,使我国的养猪业向符合动物福利的方向发展。 2.5 设备由耗能型向节能型发展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规模化养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应改传统的水冲粪和人工清粪向水泡粪方向发展; 为了节约能源,应研究开发经济适用的局部降温、加热技术,以改变传统的整舍降温或加热方式,实现猪场的低耗能。 三、猪场设备企业的任务。 目前个体养殖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的猪栏设备都自己用黑管焊接,利用期限短,不会超过2-5年,工艺不科学,导致养猪效率不高,是养猪设备的初级水平;因为购买高质的猪栏需要一大笔资金,大部分小规模养猪场根本买不起先进的高质量的养猪设备,只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场,特别是一些大集团新建场可以出得起这笔资金来购买先进的养殖设备,但是很多的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对养猪工艺也不很是很了解,对设备的工艺要求也不了解,而是只能停留在材质的上或者是成套设备的价格上,这样选择的设备或多或少的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反过来说国内一些猪栏设备的生产厂家严格意义上说是加工厂,根据来图加工,没有自己的工艺标准,也没有养猪专家的技术支持,所以产品的钢管的成分大于工艺的成分,如一个简单的定位栏做的很漂亮,但前后门关闭都存在很多的不合理,安装不方便,开闭要花很长时间,不利于饲养员员的操作等,养猪生产工人在体力劳动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而挤占了用于管理的时间,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所以确切的说有些设备厂家是在做钢管生意,不是在用心考虑,养猪设备如何去体现工厂化养殖的目的。在我们近10年来走访了很多的欧美养殖设备的厂商和养猪企业,看到了我们中国养猪设备的发展是很大的潜力市场,国外的一些设备厂商的企业随在中国有代理公司,他们产品比较成熟,工艺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目前逐渐进入大型猪场,他们是在卖技术而不是设备。因为高额的价格很难长期发展,同样也很难大面积的推广,而我们目前就是为了中国的养猪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猪栏的先进工艺要求和材质要求的统一,生产出适合于中国养猪企业的先进高质的猪栏设备,目前正在国内养猪场大面积的推广, 面临这样的市场情况,怎样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呢?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全方位的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们国内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那我们采用合作,合资,消化吸收等灵活的形式提高我们产品的工艺水平,我们研发的目的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统一标准。 针对我国养猪业的现状,应该利用后发优势,整合世界设备资源,规划设计现代化猪场项目,并鼓励企业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节约投资,提高效率,让现代化设备发挥作用,促进整个设备产业与养猪产业同步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