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反刍 国内反刍 查看内容

“黄三角”养牛业亟待突破资金“瓶颈”

2010-7-15 11:08| 发布者: 黄洁| 查看: 543| 评论: 0

  随着国务院批复通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笔者最近调查发现,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在为资金短缺而苦恼,资金瓶颈已经成为制约该区域下一步大规模开发的突出问题。

  站在牛圈前,山东省阳信鑫源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波的表情有些无奈。由于资金有限,他的养殖场二期工程迟迟不能上马。杨立波说,借助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咱企业扩大,应该说是个大机遇,但困难也就大了,企业需要更大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

  几年前,杨立波和几个合伙人组建了畜牧养殖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他们生产的无公害肉牛获得了市场认可。面对不断走好的市场形势,杨立波想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把企业做强做大,但由于资金缺口太大,他扩建厂房的想法一直无法实现:“断断续续,资金富裕一块儿咱就干一块儿。”

  据测算,该养殖场二期工程启动资金至少需要500万元,而仅凭杨立波个人在短期内根本无力筹措,他曾尝试着到当地金融机构协调贷款,结果发现,几乎没有人愿意贷给他:“就咱这中小型企业贷款这一项很难操作。市场需求没问题,整个模式也没问题,就是资金缺口太大。”

  在阳信县,像杨立波这样受资金困扰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的大有人在。阳信县畜牧局副局长冀荣博告诉笔者,阳信的肉牛产品占据北京市场的30%、天津市场的50%以上份额,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时时困扰着企业和县政府。

  没钱买牛了,卖了一部分牛,剩下那一片地杨立波养殖场的二期工程建不起来了。企业拿不出钱来,他买不进牛,他不赔钱吗?让县里再拿出钱来搞补贴,这个根本办不到。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的宏伟蓝图将付诸实践,资金短缺在这一地区显得尤为突出。从某种角度讲,融资的成败已成为制约“黄三角”开发建设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人民银行经济研究局副巡视员王宇说,仅仅依靠山东省现有的金融资源和传统的贷款方式是不够的。王宇建议,土地资源丰富的“黄三角”地区可以在科学规划内做足土地文章,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探索土地抵押融资制度,尝试使用抵押贷款的手段,把土地资源转化为资本积累。

  在破解“黄三角”资金“瓶颈”的问题上,很多专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共同的办法,参照天津滨海新区设立800亿元渤海产业基金的办法,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

  黄河三角洲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光说:“国家规划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开发担保公司。”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王一鸣说:“这个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应该作为引导资金,要占股份。然后再吸纳企业、金融机构包括私人都可以,引入这种私募的股权投资基金。”

  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能否彻底破解区域内资金短缺的问题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与那些大项目、大企业的资金困境相比,“黄三角”众多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诉求更是望穿秋水。在新一轮大规模的投资开发、产业发展之前,“黄三角”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确已经迫在眉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3:34,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