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锥虫病 【概述】 是由不同种的锥虫引起马、年、猪、犬等动物的血液原虫病世界各地都有,特别在热带地区多见。 【病因/病原】 虫体呈纺锤形或柳叶状,两端变窄,前端较尖,后端稍钝。靠近虫体中央有一个圆核细胞核(主核)靠近后端有一点状的动基体。引起猪发病的是凹形锥虫、布氏锥虫、刚果锥虫。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虻蝇)活跃的蝙蝠传播。兽医注射用具消毒不严,也能人为的传播。伊氏锥虫进入昆虫的口吻和胃内,一般生存24小时,但4小时以后,已无感染力。 【病理学】
【症状】 病猪有不规则的间歇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脊背毛易脱落,四肢僵硬,后肢能出现浮肿,按压是捏粉状,尾、耳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个别病例皮肤有疹块。 【症状图】 【诊断】 病猪耳尖采血一滴,滴于载玻片上,检查是否有活动的锥虫。另可制成血片,经姬氏或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间接血凝试验,只能检测猪体有否感染,除非出现症状才能确诊。 【治疗】 ①贝尼尔每千克体重0.005-0.007克用5%葡萄糖盐水稀释成10%溶液,肌肉注射,隔日再使用1次。 ②拜尔205每千克体重0.008-0.012克,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溶液,静脉注射,隔2-3日重复用药1次。都有疗效。 【防治措施】 进入疫区的猪只,应加强观察,若有异常立即治疗。在吸血昆虫活跃进的季节,圈内经常喷洒杀虫剂,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