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风湿病
风湿病又称痹症、风瘫,由风寒、气候剧变、贼风、潮湿等因素引起肌肉、关节疼痛的一种病症。感冒、猪舍构造不良、肌肉局部冷却等因素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多发于早春、晚秋和冬季。是常有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其特征是胶原结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变性以及骨髂肌、心肌和关节囊中的结缔组织出现化脓性局限性炎症。 一、 发病原因 1、风湿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2、猪舍潮湿、天气寒冷或气候剧变,雨淋、受贼风特别是穿堂风的侵袭、运动、光照不足等而致病。 二、 临床症状 常突然发病,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0.5—1℃,呼吸、心跳稍增数,食欲正常或稍减。表现肌肉、关节、筋腱疼痛,会因天气暖而减轻,天冷则加重,并常有游走性。在运动之初跛行显著,持续运动减轻至消失,休息后再走时显跛行。触诊和压迫患部有疼痛反应,肌肉表面不平滑,发硬而湿热。多见于肌肉风湿与关节风湿合并发生。急性风湿病程数日或1—2周好转或痊愈,但容易复发;慢性风湿病程较长,可达数周或数月之久,当转为慢性经过时患病肌肉萎缩(臀肌更明显)。 头部肌肉风湿病表现头、颈、耳活动不自如,咀嚼困难。 背、腰、臀部肌肉风湿表现喜卧不愿走动,脊柱不敢弯曲、强直不灵活,触诊敏感。 四肢患病时,四肢屈曲,运步步幅短小,跛行明显,随运动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触诊关节、肌肉疼痛不安有热感。关节囊、腱鞘常肿胀,有波动感。 三、 诊断 在临床上主要根据病史和症状表现可以确诊,同时注意钙、磷缺乏症、无机氟化物中毒、肌炎、多发性关节炎、神经炎、颈部、腰部、四肢损伤等疾病鉴别。 四、 防治 猪舍保持干燥清洁,通风保暖,防止雨淋、贼风和潮湿侵袭,运动充足,接受阳光照射。治疗要点是:消除病因,加强护理,改善饲养管理,祛风除湿,解热镇痛,消除炎症,通经活络。 1、10%水杨酸钠10—30毫升、40%乌洛托品5—10毫升、10%安那加5—10毫升、5%葡萄糖200—500毫升混合一次静注,12小时1次,连用3天。 2、30%安乃近2—10毫升肌注,12小时一次,连用3天,(也可穴位注射)。 3、消炎痛片每千克体重2毫克口服,1日2—3次,连用5—8天,同时给予地塞米松或氢化考地松等药物;或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3—10克口服。 4、保泰松片0.5—1克,1日2次,3天后剂量酌减,30%安乃近2—10毫升肌注,每日2次。 5、触诊有疼痛的部位,用10%樟脑酒精或松节油擦剂涂擦,1天2次。 6、针灸疗法:后肢以百会穴、汗沟大胯、小胯穴;前肢抢风穴、膊尖、冲天、寸子等穴;腰背肾俞、肾棚、肾角等穴。 7、局部温热疗法:将酒精加热到40℃左右,或将麸皮与醋按4:3的比例混合炒热或粒盐炒热加入食醋装于布袋内进行热敷,每日2次,连用7天。也可用热石腊、热泥疗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