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养猪技术 查看内容

猪棘头虫病

猪棘头虫的病原体为少棘科、巨吻属之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以空肠为最多。有时人和狗、猫也可感染。
一、 虫体特征与生活史
猪棘头虫(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主要是空肠。虫体大,雄虫长70—150毫米,雌虫长300—680毫米;虫体呈灰白色或淡红色,长圆柱形,前端粗,向后逐渐变细。感染后2—3个月雌虫即开始产出大量的虫卵(约每天25万个),持续约10个月。虫卵被金龟子及其他甲虫的幼虫吞食后,棘头蚴即在中间宿主的肠内孵化,然后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发育为棘头体(如6月前感染需经3.5—4个月发育为棘头体,若7月后感染,则经过12—13个月才能发育为棘头体)并形成棘头囊。当中间宿主甲虫发育为蛹和成虫时,棘头囊仍留在体内,终宿主猪吞食带有棘头囊的甲虫幼虫、蛹和成虫即可引起感染。棘头囊进入猪体内,棘头体从囊中逸出,以吻突叮在小肠壁上,经3—4月发育为成虫。棘头虫在猪体内可存活10—24个月。
二、 流行病学
呈地方性流行,8—10个月龄猪感染率最高,在流行严重的地区感染率可高达60—80%。金龟子一类甲虫是本病的感染来源。金龟子幼虫出现于早春至6、7月并存在于12—15厘米深的土壤中,仔猪拱土的力度差,故感染机会少,后备猪拱土力强故感染率高。放牧猪比舍饲的猪感染率高。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地理、气候条件、饲养管理方式等都有密切关系。如气候温和,适宜于甲虫和棘头虫幼虫的发育,则感染率高和强度大。
三、 临床症状
重度感染时(虫体数量15条以上)病猪食欲减退、刨地、互相对咬或出现匍匐爬行、不断哼哼、腹疼、卧地、下痢、粪便带血。经1—2个月后,逐渐消瘦和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有的成为僵猪,有的虫体穿通肠壁引起发炎和肠粘连而死亡。
四、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以及进行粪便检查寻找虫卵,其方法以直接涂片或沉淀法为佳,同时应与猪姜片吸虫病、结节虫病、蛔虫病等鉴别。
五、 防治
在流行地区猪群,特别在5—7月份,甲虫出现最多的月份,不宜放牧,应舍饲饲养。病猪粪便应堆积发酵处理,消灭中间宿主,在猪场以外的适宜地设置诱虫灯,用以捕杀金龟子等。流行地区的猪应定期驱虫,每年春秋各1次。对病猪及时治疗。本病无特效药,可试用以下药品:
1、左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口服,或4—6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天。
2、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20毫克口服。
3、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1—0.12克口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11:4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