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破伤风;强直症。 【概述】 破伤风又名“强直症”,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后,产生外毒素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骨骼肌持续性痉挛和对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 【病因/病原】 破伤风梭菌又称强直梭菌,两端钝圆、正直或微弯,多单个存在。能形成芽胞。有周鞭毛,无荚膜,能运动。本菌繁殖体用一般的消毒药可以杀死。但芽孢抵抗力很强,10%碘酊、10%漂白粉及30%又氧水等约10分钟使其失活。专性厌氧菌,普通培养基中即可生长。有菌体和鞭毛抗原。 【流行病学】 各种家畜均可感染该病,其中以单蹄兽易感,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施肥的土壤、街道尘土及腐臭淤泥中。猪感染多见于阉割及其它种种创伤,断尾、断脐等也可能发生感染。有些病例临床上常查不到伤口所在,可能是潜伏期中伤口已经愈合,或可能经子宫、消化道粘膜损伤而感染。本病散发,无季节性。但环境卫生差、春秋雨季时病例较多。易感动物不分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生。 【病理学】 病猪死亡后无特殊有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仅在粘膜、浆膜及脊髓等处有小出血点,四肢和躯干肌间结缔组织有浆液浸润。病猪由于窒息死亡时,血液凝固不良呈黑紫色,肺脏充血及水肿,有的有异发报性坏疽性肺炎。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短者受伤后24小时即可发病,长者可达数月。猪常由于阉割而感染。一般从头部肌肉开始痉挛,叫声尖细,四肢僵硬,逐渐全身痉挛,角弓反张,头颈伸直,尾根高举,腰部下陷,行走困难,状如木马。最后满嘴白沫,呼吸浅快,心跳加速窒息而死,或因唾液、涎沫入肺而死。 【症状图】 【诊断】 破伤风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多数病例有创伤史,表现神志清醒,应激增高,肌肉强直,体温正常。如症状不明显,可直接取病料作成乳剂,注射于小白鼠尾根部,经2-3天后可表现出症状;或取病畜血0.5ml,肌肉注射于小鼠臀部,经18小时后即可出现症状。 鉴别诊断: (1)急性肌肉风湿症,患部肌肉强硬、头颈伸直或四肢拘僵,但患部肌肉有痛感,且有结节性肿胀,牙关紧闭,瞬膜外露等,同时体温升高1度以上,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 (2)马钱子中毒:有中毒史。病畜兴奋性增高,有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肌肉强直等现象。但肌肉痉挛发生迅速,有间歇期,能导致迅速死亡或愈合。水合氯醛有明显颉抗作用。 (3)脑炎、狂犬病等虽也有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肌肉强直等症状,但瞬膜不突出,尾不高举,有意识紊乱或昏迷,并有麻痹症状。 【治疗】 (1)加强护理。将病猪置于安静的地方,避免光、声等外界刺激,冬季应注意保暖。对采食困难的病畜,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不能采食者,用胃管给予半流质食物;恢复期能开口进食的病畜,应防止过食造成消化不良和便秘。 (2)创伤和处理。感染创口中若存有脓汁、坏死组织、异物等,应进行清创和扩创。用烙铁烧烙伤口或用3%双氧水、1%高锰酸钾、5%-10%碘酊进行消毒,再撒入碘仿硼酸合剂,并结合青链霉素作创周点注。 (3)药物治疗。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疗效较好。破伤风抗毒素10万-30万国际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镇痉可静脉注射25%硫酸镁50-100毫升或用氯丙嗪300-500毫升,每日1-2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水合氯醛25-50克灌肠或配成10%浓度静脉注射100毫升。牙关紧闭,用1%普鲁卡因40毫升加0.1%肾上腺素0.5-1毫升混合,于开关穴、锁口穴注射。 中药疗法。槐枝汁5毫升。将粗细约1厘米的一年生槐枝(民间称黑槐),截成30厘米长数根,置慢火上烧烤中间段,使枝条两头的汁水滴入碗中备用。汁水5毫升加水20毫升稀释后灌服,每日3次,连用3天。适用于15公斤重的猪,大猪可适当增加药量。 【防治措施】 (1)预防注射。在本病多发区,每年定期皮下接种精制破伤风类毒素1毫升,幼畜减半。注射后3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达4年。受伤后应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作被动免疫,皮下或肌肉注射 1200-3000国际单位,免疫期为2周。 (2)防止外伤感染。本病是经创伤感染发病的。因此,平均要注意管理,防止猪受伤,阉割和手术时要严格消毒,阴囊和伤口内要撒布碘仿硼酸合剂,术后应立即注射破伤风抗血清5000-10000国际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