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养猪技术 查看内容
猪痘
【概述】  猪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皮肤表面有突出的半球状红色硬结,化脓结痂,形成皮肤白斑。一般取良性经过。该病遍及全球,环境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的地区尤为多见。
【病因/病原】  猪痘病毒为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在细胞浆内增殖形成包涵体。在细胞单层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皮屑内的病毒对干燥有特别强的耐受力,可存活1年。37度24小时丧失感染力。直射日光或紫外线可迅速杀灭病毒。猪为猪痘唯一的自然宿主,哺乳仔猪最易感。

【流行病学】  该病遍及全世界,与饲养环境条件差密切相关。该病只感染猪,而不感染其它家畜、家禽。不同日龄、不同品种、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和条件下其发病率不同,病猪或带毒猪为本病的传染源。除了通过病猪排出的口、鼻分泌物污染环境传播本病外,还可通过猪虱子、苍蝇及蚊子传播,且皮肤擦伤或创伤均有助于本病水平传播。3-4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低于5%,并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迁延不止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卫生差,灭虫不彻底和不断出现易感猪。
【病理学】  主要病变为皮肤痘样损伤。继发细菌感染时,损伤更为严重,并形成局部化脓灶。

【症状】  潜伏期为2-5天,猪痘临床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红色斑点期、红色丘疹期、水疱期、脓疱期和结痂期。水疱期一般较短不易发现。病程为3-4周。如有继发感染,病程延长。有猪虱寄生时,痘疹多见于腹下。有蚊子和苍蝇时,痘疱多见于背部。哺乳仔猪病情严重时可全身出痘。3-4月龄猪的痘疱多见于皮肤无毛区。成年猪多见于无毛区、乳房、耳朵、鼻部和阴部。


【诊断】  该病的诊断要点为皮肤典型痘样损伤。在腹部、耳朵、鼻部、阴部和背部可见典型的痘疱。有细菌感染时,可见局部化脓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电子显微镜以及琼脂扩散均可辅助诊断该病。
【治疗】  猪痘没有治疗药物,因本病以皮肤病变为主,病势较轻,几乎所有的猪都能自愈。但可造成发育迟缓,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现病猪必须尽早确诊,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尤其对年轻猪要倍加重视。
【防治措施】  平时要注意改善环境卫生条件。进猪时,严格检疫,防止引入带毒猪。加强灭虱、驱蚊。发病后,隔离病猪,可以投给敏感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如有条件可用自家疫苗进行预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7 23:36,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