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养猪技术 查看内容

猪狂犬病;恐水症;恐水病;疯狗病

猪狂犬病;恐水症;恐水病;疯狗病
【概述】  是由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出现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病死率很高。该病遍及全球。虽然常有其它动物或人发病的报道,但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大大地减少了各种带毒动物与猪接触的机会。散养方式易发生该病。
【病因/病原】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主要分布于发病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唾液腺和唾液中。在唾液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浆内形成特征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可用动物脑内接种或鸡胚进行培养增殖。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到的街毒经多次人工传代培养后称为固定毒。
【病因附图】
【流行病学】  该病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现在可粗分为城市型狂犬病和野生动物型狂犬病。前者以狗为主。猪只是其中的一种易感动物。20世纪80年代有文献报道,所有狂犬病病例中,猪狂犬病只占3%。随着养猪方式的改进,以及人们对狂犬病的严密控制,目前猪狂犬病率已大大下降。在集约化养猪比较发达的地区,猪群接触狂犬病动物的机会很少。家猪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狂犬病的狗、其它家畜和野生食肉目动物,如狼等。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直接啃咬传播。被狂暴期病犬、病畜啃咬过的玻璃片、木片、金属片等刺伤也可能感染发病。创伤的皮肤粘膜接触患病动物直接啃咬传播。创伤的皮肤粘膜接触患病动物的唾液、血液、尿、乳汁也可感染。本病还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本病遍及世界许多国家,一般呈现零星散发,病死率极高。
【病理学】  取大脑海马角或小脑作组织学检查可见狂犬病病毒内基氏小体。
【病理学图】
【症状】  潜伏期12-98天,一般为2个月,体温无明显变化。猪感染该病后的典型临床经过为突然发病,其济失调,对外界反应迟钝、衰竭。出现临床症状后72小时内死亡。其典型症状为用吻突不停地拱地,横冲直撞,后卧地不起,不停地咀嚼、流涎,伴有阵性肌肉痉挛,叫声嘶哑,偶尔攻击人畜。
【症状图】
【诊断】  本病呈零星散发,与狂犬病病例有接触史或有外伤,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提示与狂犬病有关。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取海马角等脑组织进行内基氏小体观察,甚至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动物接种试验。对以上诊断结果作出解释时,要特别小心,因为猪对狂犬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有时存在狂犬病病毒抗体却无临床表现。
【治疗】  目前本病无有效治疗方法。也可及时试用下列中草药方剂治疗。
   ①白马骨3000克,煎水,分2次服(在被咬伤1周内连续内服)。
   ②乌柏树根(水边生长的)500克,野刀豆根250克,加水浓煎,1次内服(在咬伤7天内服)。
   ③鲜万年青500克,擂烂取汁,1次内服。
   ④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30克,赤芍、红花各20克,桃仁连皮30粒,甘草10克,加水煎,早晚各服1次。
【防治措施】  在狂犬病疫区,应加强狗、猫的管理,用疫苗控制狗、猫的狂犬病。加强猪群的管理,尤其是自由放养家猪的地区,防止狂犬病动物咬伤猪。发病后扑杀销毁。同时注意加强自我保护。人患狂犬病大多是由于被患狂犬病动物咬伤所致。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可达1年以上。病初表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被咬伤的部位有发热、发痒、蚁走等感觉,不久出现脉搏加快、瞳孔散大、流泪、流涎、出汗,有时见呼吸肌和咽部痉挛,出现呼吸困难,见到水即表现恐惧,故名“恐水症”。在发病的间歇期中,表现恐怖和忧虑,有时亦出现狂躁,失去自控。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4天因麻痹而死亡,病死率100%。人若被疑为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后,应迅速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并用3%碘酊处理伤口,立即注射抗狂犬病高免血清,同时进行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7 23:43,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