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鼻炎、鼻梁变形和鼻甲骨尤其鼻甲骨的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缓慢为特征。病原体主要是支气管败血波特氏杆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联合感染。 一、 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猪都可发生本病,但以仔猪易感性最大,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一个月龄内感染常在数周后发生鼻炎并引起鼻甲骨萎缩。断奶后感染,一般只产生轻微病变。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它动物及人均可带菌。主要方式是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仔猪。该病传播缓慢,多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二、 临床症状 多见6—8周龄仔猪,1周龄少见。表现鼻炎,出现喷嚏、流涕和吸气困难,有浆液性鼻液、粘液性分泌物。表现摇头不安,鼻痒拱地,前肢抓鼻、奔跑。继而症状加重,持续3周以上,鼻甲骨开始萎缩,仍打喷嚏,流浆液性、脓性鼻液,气喘,吸气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严重开口呼吸,因用力喷嚏致鼻粘膜破坏而流鼻血,喷在墙上等处。由于鼻泪管阻塞而由眼泪和灰尘在内眦部形成半月状条纹的泪斑。 鼻甲骨发病后3—4周开始萎缩,致使鼻腔和面部变形,是该病特征性症状。两侧鼻甲骨病损相同时,外观鼻短缩,若一侧鼻甲骨萎缩严重,则使鼻弯向另一侧。体温一般正常,病猪生长停滞,难以育肥,有的成为僵猪。 三、 病理变化 鼻腔的软骨和骨组织软化和萎缩,主要是鼻甲骨萎缩,鼻甲骨的下卷曲变小而钝直并常见,使鼻腔变成一个鼻道,鼻中隔弯曲。鼻粘膜常有粘脓性或干酪样分泌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性感染的性质而异。 四、 诊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依据频繁喷嚏,吸气困难,鼻炎,鼻面部变形可作出现场诊断,有条件者,可用x射线作早期诊断,用鼻腔镜检查可作辅助性诊断。实验室诊断可用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检验。 在临床诊断与猪坏死性鼻炎、鼻炎等病鉴别。 五、 防制 改善饲养管理,产仔断奶和育肥各阶段均采用全进全出饲养,保持猪舍环境卫生,通风良好、温暖、严格卫生防疫制度。对新引入猪必须隔离检疫。从无本病的地区、猪场引进猪。 对有病猪场,严格检疫,淘汰病猪和可疑猪,对与病猪及可疑猪有接触的应隔离饲养,观察3—6个月,完全没有可疑症状认为健康。对猪舍用2%火碱水定期消毒。 常发区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苗对产前25—40天的母猪于颈部皮下注射2毫升,或对4—8周龄仔猪注射0.5毫升。在治疗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1、30%安乃近3—5毫升肌注,青霉素、链霉素每千克体重各1万单位肌注,12小时1次。 2、10%磺胺嘧啶5—10毫升,加蒸溜水3—5毫升肌注。 3、鼻粘膜肿胀影响呼吸可用5%麻黄素5毫升加青霉素80万单位(先用用水稀释)混合或0.1%肾上腺素向鼻孔注入,每次1—2毫升,一日数次。 4、2.5%恩诺沙星每10千克体重1毫升肌注,每天一次,连用5天。 5、用土霉素400克/吨或磺胺二甲嘧啶100克/吨饲料混入饲喂5周左右。 6、盐酸环丙沙星0.025%浓度饮水或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注,每日二次,连用5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等药均可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