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养猪技术 查看内容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可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一、 流行病学
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等各种动物。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产仔旺季多发。病猪和带毒猪及鼠类是本病重要传染源。健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病毒由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马有较强抵抗力,人也偶尔感染。易感动物可经呼吸道、破溃的皮肤和配种及病畜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二、 临床症状
潜伏期3—6天,少数10天。
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成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发热、精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怀孕母猪有的提前,有的延迟分娩,可发生流产、木乃伊胎儿、死胎。厌食、便秘、惊厥,视觉消失或结膜炎、很少死亡。据近年来有报道,奇痒症状以往在猪罕见,但目前则可常见。
新生仔猪,也有至3日龄很正常,第二天眼红,闭目昏睡,体温41—41.5℃,精神沉郁,口流泡沫或流涎。有的呕吐或腹泻,粪色黄白,两耳后竖,遇响声即兴奋鸣叫,后期任何强度音响刺激也叫不出声,仅肌肉震颤。眼睑、嘴角水肿。后腿呈紫色,腹部有粟粒大紫色斑点,有的全身发紫。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有的只能后退,易于跌倒。头向后仰,角弓反张,四肢游泳动作,肌肉痉挛性收缩,癫痫发作,间歇10—30分反复。病程4—6小时,最长5天,多数2—3天。20日龄以上至断奶前后的仔猪,体温41℃以上,呼吸短促,食欲减少或废绝,耳尖发紫,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断奶前后如拉黄稀水粪便,死亡率100%。4月龄左右的猪症状有几天轻热,头、颈皮肤发红,寒颤,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沉郁,食欲不振。有呈犬坐姿势或伏卧。有时呕吐、腹泻,有的圆圈运动或盲目冲撞乱跑。几日内可恢复。严重者可延长半月以上,四肢僵直,尤其后肢,震颤、惊厥、行走困难。
三、 病理变化
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扁桃体、喉头水肿,咽炎,勺状软骨和会厌皱壁呈浆液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膜覆盖。肺水肿,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液,喉粘膜点状或斑状出血。肾点状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粘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脑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液、脑脊髓液均明显增多。肝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四、 诊断
根据病猪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分析,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方法有血清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
在临床诊断时应与脑炎型链球菌病、仔猪水肿病、猪沙门氏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李氏杆菌病、断奶仔猪应激症、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布氏杆菌病、猪食盐中毒等相区别。
五、 防制
本病尚无药物治疗。不要从发生过本病的地区引进病猪。消灭牧场及养猪厂及环境中的鼠类,严格将猪牛分开饲养。发现病猪立即隔离,猪圈、场地、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20%石灰水进行消毒。发病猪场禁止牲畜和饲料出去。对带毒及病猪进行淘汰。培育健康幼猪、猪群,最终建立无病猪群。
免疫用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乳猪第一次肌注0.5毫升,断奶时再注1毫升;3月以上架子猪1毫升;成猪和妊娠猪(产前1个月)2毫升,仅限于疫区和受威胁区使用。也可用伪狂犬病油剂灭活苗肌注,初生仔猪2毫升,断奶仔猪3毫升,妊娠母猪(70天)5毫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周亲亲 2010-12-21 12:05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论(1)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7 08:52,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