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养猪 养猪技术 查看内容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是由mph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病,本病发病率高,遍布全球,造成养猪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1.1 病原

革兰氏阴性,无细胞壁,姬姆氏或瑞特氏染色呈多形性,有球状、环状、杆状、点状和两极状。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分离用含乳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液和猪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在含5%?0%co2的条件下培养6?d,可见到圆形、过缘整齐,中央隆起的小菌落。

mhp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外界环境中存活不超过36h,病肺组织块内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d,在1?℃可保存7d。常用的化学消毒药均能将其杀灭。mhp对青霉素、磺胺类药不敏感,对壮观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和泰乐菌素敏感。

1.2 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但近年来多`发生猪呼吸道病复合体,夏季引起发病死亡。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

1.3 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10?6d。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up

急性型:见于新发猪群,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病猪剧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时发痉挛性阵咳。体温一般正常,有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食欲大减或废绝,日渐消瘦。病程约1周,病猪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长期咳嗽,清晨进食前后及剧烈运动时最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饲养条件和气候的改变,症状时而缓和。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个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此类病最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使夏季造成猪群急性死亡的主要诱因。

隐性型:不表现任何症状,或偶见个别猪咳嗽,生长发育一般正常,剖检时有肺炎病灶。隐性型猪气喘病在老疫区的病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其作为平行散毒和垂直传播的隐性传染源,是影响疫苗防疫效果的主要危害。

病理变化 病变首先发生在肺心叶,粟粒大至绿豆大,然后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下缘,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两侧病变大致对称,病变部肿大,淡红色或灰红色半透明状,界限明显,象鲜嫩的肌肉样肉变。病程延长加重,病变部胰变或虾肉样变。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1.4 诊断

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可作出诊断。对慢性和隐性感染的病猪,x线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没有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纳入常规诊断。 

2 综合防制技术 up

控制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坚持综合防制措施,单纯地依赖疫苗的作用,是一种片面的观点,疫苗也只能在综合性防制的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疫苗预防、生物安全、药物控制已成为当今最主要的疫病防制三角形体系。

2.1 目前尚未发现气喘病的种猪场

一般引进国外种猪的新建场和长期进行自繁自养、严格管理的净化场无气喘病发生,此类猪场预防猪气喘病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弱毒苗的免疫,配合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卫生措施,具体程序为:

种母猪、种公猪进行右侧肺内注射免疫,仔猪45-60日龄左侧肺内注射免疫。

通过长期监测、免疫、隔离、消毒和及时治疗、淘汰保持健康场的净化。

坚决贯彻“自繁自育”的方针,严禁从外地输入猪只。如必须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应认真了解猪源所在地有无本病流行。认为健康的猪,购入后应严格隔离检查3个月,在隔离期间,选择本场刚断奶的健康仔猪3?头进行混群饲养,注意观察有无咳嗽和气喘症状,确认无猪气喘病后方可混群饲养。平时应加强猪的饲养管理,给予优质全价饲料,做好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及消毒工作,保持栏舍的清洁、干燥、通风。从外地引进病猪或带菌猪是引起大部分猪场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坚决执行“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是阻止病猪或带菌猪进入猪场(群)的首要环节,由此切断了传播途径,也是保护猪场免受感染的重要手段。

2.2 已经发生猪气喘病的猪场

(1)早期诊断,早期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加强日常的隔离工作。怀孕母猪实行单圈饲养,使小猪感染本病只能来自本窝母猪,反馈检查母猪是否为带菌母猪或病母猪、抑是健康母猪,逐步确定无本病的健康母猪群,使之扩大为无本病的健康猪场。兽医和饲养员平时加强对猪群观察,从猪群中检出早期病猪,一听咳嗽,特别注意在夜间、清晨打扫猪舍,喂食和运动时,猪只有无咳嗽、喷嚏现象,二查呼吸,在猪群休息时注意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确定病猪及早挑出集中隔离饲养,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并消毒处理,这是防止扩散、迅速控制本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隔离饲养还包括对种母猪实行单圈饲养,做到“母猪互不见面,小猪不窜圈”。断奶仔猪按窝集中育肥。

(2)给种猪和新生仔猪右侧肺内注射接种猪气喘病弱毒冻干疫苗,免疫程序:每年8--10月份给种猪和后备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1次, 阳性场病愈母猪(可能隐性带菌者)临产前一个月以0.1%土霉素碱饲喂2周,或连续口服泰乐霉素和三甲氧苄二胺嘧啶,密集药物治疗也可获得无气喘病母猪,以防垂直传播。

(3)仔猪可进行二次免疫以提高猪群免疫力。7-15日龄首免,60-80日龄二免。仔猪群中如有已感染病猪须及时隔离,并在二免前15天以0.1%土霉素碱连续饲喂1周。

气喘病感染严重的猪场,如哺乳仔猪发病率提高,猪场又必须使用抗生 素,则可对吮乳仔猪应用1-5日龄首免、10-20日龄加强免疫的早期免疫程序,同时对猪舍严格监视和发病猪隔离,并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和转群消毒。

(4)连续注射疫苗3年,可以控制猪气喘病。up

(5)药物治疗培育健康猪群,利用康复母猪不带菌也不排菌的原理,各种抗生素治疗本病,使得病猪治愈康复。选择康复母猪单个隔离饲养,采用人工授精,产仔连续2窝以上;仔猪从哺乳期到架子猪都未出现气喘症状,通过疫苗注射,仔猪亦未发现气喘病的病变,可以定为健康猪群。

(6)从集市购买的苗猪或架子猪,临诊上如无咳嗽,又无气喘症状,体温正常(40℃以下),可以立即进行右侧肋间肺内注射疫苗1毫升。在爆发此病猪场,未发病的棚舍,可以进行紧急预防,以降低发病率。

(7)部分减群(partial depopulation,pd) 当免疫猪群和不同来源混养的猪群发生气喘病及其它慢性呼吸道病病时,可采用监测、淘汰、出售的方法,配合免疫和加药计划,以建立最少疾病猪群。

(8)消毒卫生科学饲养: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本病的发生和病猪恢复健康有密切关系。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猪舍要干燥,做到圈干食饱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要注意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驱除蚊蝇,饲喂全价饲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养牛007 2014-9-4 09:57
猪高热不退首先对于体温超过41的猪,可以先用中药针剂进行(板蓝根,小柴胡,清开灵等)降温。
其次半小时之后用香港新亚的高热血清进行治疗,一支治疗200斤体重,一次可以控制大群,对于严重猪只可以再注射一针。治 ...

查看全部评论(1)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6 21: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