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BOT大豆(资讯,行情)(资讯,行情)受天气影响呈现震荡态势,美元走软并没有对价格形成多少利多支持。连豆1009合约依然在3700元关口运行,并没有形成明显的趋势行情。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大豆仍将维持震荡态势。
一、进口大豆到货有望逐步增加对期价形成压制
随着国家关于临储政策的出台,国内新豆上市量有望增加。同时,在经历了自8月份以来逐月减少的到货量后,中国从11月份开始有望再次迎来较高的进口大豆到货量。据统计,11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货预计将达到376万吨,而12月份的到货量有望超过400万吨。
从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量图中显示,国内大豆的港口库存量仍维持在历史的相对高位,库存压力与08年临储大豆库存压力双重压制大豆价格的上升高度。
从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量图中显示,09/10年度国内大豆总供给预测为6047万吨,较08/09年度的6168万吨仅下降2%;09/10年度国内大豆总消费预测为5330万吨,较08/09年度的5376万吨仅下降1%;09/10年度国内大豆库存消费比预测为13.46%,较08/09年度的14.74%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近十年来的较高水平。总的来说,09/10年度国内大豆总供给和总消费变化不大,库存消费比仍处于近十年来的较高水平,中期国内供应充裕局面将持续。
二、美豆产量增加仍是价格上涨的主要障碍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最新预测数据,2009/2010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消费量和期末库存分别为2.46 亿吨、2.32 亿吨和5479 万吨,其中产量较上月预测增长0.87%,美国、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地的增产并抵消了中国的减产所致;全球大豆的消费量与上月预测持平,但由于期初库存大幅调高,导致最终的期末库存较上月预测增加了8.43%。
东部时间11月5日周五早晨,美农业部(USDA)公布了截至10月29日(周四)的一周出口销售报告。大豆:当周美国2009/10年度(09年9月1日起)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52.21万吨,较前周削减23%、较前四周平均水平削减25%。进口增加的国家包括,中国29.08万吨。USDA将于11月10日(下周二)公布11月份的供需报告,丰产已成定局,大豆产量单产与市场预估值得关注。
对于美豆而言,美国大豆增产对价格一直有压制作用,美豆价格围绕1000美分震荡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下周的供需报告与市场预估值之间差距不大,那对价格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三、中国经济向好的预期对大宗商品利多作用有望延续
从近期中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依然十分强劲,中国经济向好的预期对大宗商品价格仍将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正是由于国内基本面的特殊性,国内大豆往往呈现滞跌的局面。这一点在连豆的走势上已经有所反映。
结合内外盘基本的情况,笔者认为,连豆仍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震荡态势,豆类品种之间的走势可能有所分化,油脂类受国际原油的影响将会波动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