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港口大豆库存已在过去三个月中减半至200-300万吨,因进口放缓,且压榨商不愿在新豆上市前使用昂贵的国储大豆. 贸易商称,本地供应趋紧意味着进口或将在年底反弹至每月400万吨以上,尽管若美国的船货延期,一些中资压榨商将于下月停工. 即便有新收获的大豆出售,其昂贵的价格及较低的品质将令许多买家敬而远之,一些贸易商预计,12月将有400万吨或更多进口抵港,接近6月时的纪录高位470万吨. 一些中国压榨商表示,全球第一大大豆出口国--美国收获延期,或干扰11月後两周的船期. 大连一家主要压榨企业的贸易商表示,"我们的货物将延期逾一周抵港,但稍後大量进口大豆抵港或令市场承压." 中国9月大豆进口跌至275万吨的11个月来低位,且10月进口料将持续走低,因南美供应紧张推升价格. 厂库存逐渐耗尽** 大豆供应吃紧,令港口进口大豆价格自上周以来上涨了5%至每吨3,900元人民币. "这里的压榨厂剩下的库存不多.港口的库存也在快速下降,"山东一位大豆交易管理人员称. 银河期货公司分析师梁勇称,港口库存已降至不到300万吨,低于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水平340-350万吨. 根据行业网站中国饲料在线,库存可能已经最低达到200万吨. "到月底前,许多压榨厂的库存将耗尽,如果船货进一步推延到11月中旬,许多压榨厂将被迫关门,"该网站分析师高春来告诉路透. 中国政府已经同意向东北省份的一些压榨商提供补贴,以加工190万吨国储大豆.但若没有这些补贴,压榨厂仍不愿意购买国储大豆.7月迄今卖出的国储大豆仅为10.61万吨. 交易商称,一家大型压榨厂已经显露对补贴国储大豆的兴趣.因其上周取消了两船美国船货,以便利用国家出售的大豆储备. 交易商称补贴令国储大豆的售价降低到每吨3,540元,这对黑龙江省的压榨厂有特别的吸引力,他们获得的配额是150万吨. 东北的新作大豆本月将完成收割,但当地农户仍不愿意以低于去年每吨3,700元的价格出售.此前政府同意继续收储新作大豆. 交易商称,糟糕的天气降低了产量和质量,收成中未成熟大豆的比例很高. 基于品质问题和东北的政府收储价格将高于进口的预期,临近港口大连的进口大豆将持续涌入.这或将使得中国重现去年创纪录的进口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