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圣农发展上周五在深市登陆,使充满土气的农产业板块成为关注的焦点。此次圣农发展在创业板发行4100万股,计划募集资金8.5亿元左右。 圣农发展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自养自宰白羽鸡生产企业,其“自养自宰”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有效地保证了食品安全,在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安全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获得了格外的青睐,早期就吸引了深圳达晨及上海泛亚等私募资金入股。 据圣农公司公告,在完成所有养鸡场扩建后,公司养殖规模由目前的6400万羽,提高到1亿羽。2009年1至6月,圣农实现销售收入5.97亿元,净利润8102.49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1.02%。 自养自宰模式:彻底杜绝安全隐患 截至2009年6月30日,圣农公司已拥有3个饲料厂、14个种鸡场、3个孵化厂、37个肉鸡场、2个肉鸡屠宰加工厂,形成了集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肉鸡屠宰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白羽鸡产业链。 广东一畜产业公司负责人说,农业领域的巨大投入,圣农这样庞大投资的产业链模式,不是都能模仿的。 据了解,中国的白羽肉鸡生产加工企业主要有正大集团、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德大有限公司等。除圣农外,其他企业以采用基地饲养的合作经营模式为主。 创业板IPO排队上市挑选了这只福建深山中的“鸡”,是资本市场对“公司%2B农户”模式提出的挑战。 “大多数肉鸡和肉猪企业不会走圣农一样的道路,是因为自养自宰模式投资实在惊人。”他说。 中国的畜牧业多年来一直延续“公司%2B农户”的产业模式,这种相对松散的结构,其实埋藏着食品安全的隐患———乳业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在养殖运输的环节上做手脚非加添加造成的,无法把控养殖环节也就没法在生产链的上游清除掉安全隐患。 与圣农公司业务类似的双汇发展(000895)、顺鑫农业(000860)、福成五丰(600965)、新五丰(600975)等公司,在2009年因为受猪肉价格的跷跷板效应,赢利伸缩幅度较大。“但是这不影响鸡肉行业的壮大以及获得投资者青睐。”深圳某证券研究机构刘先生说,“肉类产业具有政策性支撑的优势。” 圣农2008年全年营业收入才不过13亿元,如果这笔投资在2010年达产后,新增肉鸡的销售收入即可以超过8亿元。“即便如此,圣农也不会成为巨头,而只能成为高端消费群领域的供应商巨头。”分析者说,与同为肯德基供应商的泰森食品相比,圣农一年的屠宰量大概只有泰森一周的屠宰量。 800公里销售半径:瞄准高端消费群 7月,百胜集团在北京宣布和包括圣农在内的3家鸡肉供应商签订3年期、总采购额5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百胜承诺未来三年将以“成本加成定价”的模式向公司采购8.4万吨约17亿元鸡肉。与此同时,公司还是铭基、麦当劳的专门肉类采购商福喜的鸡肉原料供应商,销售给肯德基和铭基的比例约为30%。其他优质客户还有德克士、真功夫、太太乐、双汇等。百胜在中国共有30余家鸡肉供应商,因此圣农所处的竞争环境并不宽松。 与国内其它的鸡肉生产商相比,圣农的优势在于其特有的高端消费人群,从而保证较高的毛利率。在中国肉鸡高品质消费人群密集的地区,圣农覆盖了其中的绝大部分:上海、武汉和广州都在圣农800公里半径销售区域内。资料显示,圣农2008年净利润率高达13.9%,而这个数字在民和股份(002234)只有6.34%。过去三年时间里,圣农发展鸡肉销售量保持年24.7%的增长,大大高于行业9.2%的平均增幅。未来两年业绩预测,2010年公司屠宰与鸡肉产量增长35%左右,业绩增长20%左右。 国内肉鸡产业的竞争已经渐趋激烈。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落户江苏太仓的基地,销售市场直指圣农的800公里销售圈。 链接 现代农业公司成创投热土 清科研究中心王明良、由迪分析,在资本的推动下,国内的农业类企业陆续走上国际资本舞台,在获得国际资本市场认可的同时也为其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5年之后,外资创投机构则频频向农业企业“示好”;其中,科技含量高、标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链整合度高的现代农业企业最受投资者的追捧。资金缺口阻碍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产业从总体上来说层次较低,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是集团化、跨国化,小型农业企业的生存空间备受挤压。圣农等公司借助资金支持成为扩展生存空间的最佳途径,而我国肉鸡消费未来增长空间巨大,也是对资本市场的巨大诱惑。据了解,国外资本和国内投资者,在2009年投资的热钱,就是对农产业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