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要闻 查看内容

天津武清区水产品畅销日韩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武清区不仅成功解决了水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道路,并成为天津市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来到武清区大黄堡乡,映入眼帘的是河流纵横穿绕、沟渠连贯相通,池塘星罗棋布、鲤鱼越水面、鱼鹰展翅飞,好一派鱼米之乡的美丽画卷。据了解,近年来大黄堡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水资源做活水文章,渔业发展使全乡农民尝到了甜头。大黄堡乡过去有水面近千亩,早些年是远近闻名的大洼地区,那时养鱼还没有形成产业,水面上自生自长的芦苇就是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比起周边拥有农田的村民来说,大黄堡乡农民算的上贫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随着党的政策不断调整,从八四年开始,穷则思变的大黄堡乡农民依靠水源的优势逐步开始了渔业生产。大杨庄村的李瑞林是最早从事渔业生产的村民之一,那时由于自然条件有限,只是发展几亩小鱼塘。养鱼户李瑞林说,“在前十几年,二十来年,那时养鱼,那时挣三、四万元,就是草鱼、鲫鱼、拐子、花白蔹四样。”

    1990年是大黄堡乡渔业发展的转折点,乡政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全乡周围低洼地进行了改造,新开挖高标准鱼池十八万余亩,在稳定常规鱼养殖面积的同时,先后引进花鲢、蓬泽鲫、虾蟹等新品种,并逐步建起了鱼病医院,加强鱼病防治,定期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成立了养鱼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大户的物资和智慧,积极发展养鱼业,申请了大黄堡鱼集体商标,使大黄堡水产品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养鱼户李瑞林说,“水面是八十亩地,品种是老三种,加虾,养虾也相当成功,一年十万元问题不大。”

    如今的大黄堡乡渔业已今非昔比,现在全乡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四万余亩,年总产量七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近亿元,大黄堡渔业由最初的大洼地区到单一的水产养殖,再到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它的发展为全乡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生活做出了贡献。

摘自:天津区县联盟广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10 06:37,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