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非洲国家缺粮的消息接连传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报告预计,2009年非洲将有约500万人死于与饥饿有关的各种疾病,近2亿人长期营养不良。世界粮食计划署9月初宣布,开始向乌干达部分地区居民提供粮食救助。
粮食安全长期困扰着一些非洲国家,而近年出现的世界粮食危机更是雪上加霜。非洲粮食短缺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自然条件,非洲地域辽阔,但土壤养分贫瘠的铁铝土和荒漠土分布就占了全大陆面积的2/3。非洲的降水量不小,但95%的降水集中在雨季,且以降水集中而猛烈的雷阵雨为主,既不利于被土壤和植物吸收,也容易引起土壤侵蚀、退化。其次是非洲农业生产方式,目前迁徙种植、轮种撂荒仍是非洲农业的主流,农业生产多依靠简单的手工工具,农药、化肥、良种未被广泛使用,这使得非洲粮食单产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本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所需。其三是一些非洲国家在独立后,长期执行重工轻农的发展战略,而在农业生产上也只重视经济作物而忽视了粮食种植。 长期缺粮使非洲意识到,只有下大力气发展农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的粮食短缺问题。2002年非洲联盟就将农业列为非洲发展四大重点领域的首位,近年的粮食危机更促使非洲各国重视起农业基础建设。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科特迪瓦、苏丹、安哥拉等国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行业。肯尼亚政府决定在今后10年内斥巨资新建60座水库,使农田灌溉面积每年新增4万公顷。苏丹政府也出台农业复兴计划,并将农业发展作为长远发展战略。 在今年7月初召开的非盟第十三届首脑会议上,加强农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粮食安全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根据会议通过的决议,非洲各国将通过制定和实施详细的农业发展计划,力争到2015年时使非洲缺粮人口减少至目前的一半,逐步解决非洲的缺粮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