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25日,一批运载着对二甲苯化工原料的货代船从海企化工码头驶出,江苏海企化工仓储有限公司承揽的“中国饲料大王”——东方希望集团120万吨中转业务由此全面启动。 据了解,120万吨中转业务量,相当于长江岸线一个中型仓储库区一年的中转量。承揽此项业务,海企仓储预计每年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 去年11月,在四川涪陵投资数十亿发展重化工业的东方希望集团,在长江沿线开展业务招标。一时间,奥特费尔、华西仓储、恒阳仓储等数十家知名仓储港务公司竞相前去投标。 “基本上,长江岸线上该去的仓储港务公司都去了。”海企仓储副总经理史先召说,“与那些大公司比,我们才开业半年,属于‘小弟弟’。刚开始,东方希望集团并不看好我们,认为海企仓储既是新公司,又属国有,难免会有管理不到位、服务效率低下等弊病。在今年4月的招标会谈上,希望集团只给了我们10分钟洽谈时间。” “但是,我们对中标很有信心。”史先召介绍,海企仓储虽然是新企业,但管理尤其在库区管理上推行的是从外企引进的一整套严格制度,货物损耗率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内,在行业内最低。作为国有企业,又得到省、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仅3个月就拿到了码头对外开放批文,并建立了泰州首个公共化学品实验室,所有外贸化工品一律随到随检。更值得一提的是,海企化工物流码头设计预留了仓储项目的二期工程,年吞吐量可达285万吨,货物可在24小时内随到随转,完全可以避免在苏南库区经常发生的滞港现象。 这些条件抛出后,招标会谈时间“戏剧性”地由10分钟延长至2个小时。很快,东方希望就专门派人到海企库区现场考察,对企业管理和硬件设施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5月,双方正式签订合同,东方希望集团长期包用海企仓储4个储罐,外轮进口的二甲苯化工原料首先运抵海企仓储,再通过5000吨的货代船泊至中上游。海企成为东方希望集团在长江上的首个中转枢纽,码头年吞吐量由此增加三成之多。 史先召说,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用20余年创造了“中国饲料大王”的神话,造就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典范。此次合作,除了经济效应外,更多的具有“风向标”效应,作为国有企业的海企仓储能有机会汲取民营企业优秀的发展经验,对更好地建设品牌库区、提高泰州港口码头知名度大有好处。 截至目前,海企仓储已先后与梅兰、奥喜埃、衮矿、鲁西化工等4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仓储码头实现满负荷运作,预计年内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预计到明年,货物吞吐量将超过20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