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8月27日报道“雨润16亿收购正虹科技是没可能的事!”正虹科技副总裁兼董秘周夏华,8月2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情绪颇为激动,“就正虹海原而言,与雨润的合作方式也仅为经营租赁。” “盘活正虹海原,将成为公司新任董事会第一件大事。”正虹科技总裁陈栋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正虹海原已于近日宣布停产,与雨润的合作也指日可待。与早先风传雨润融资16亿,全资收购正虹科技不同的是,雨润与正虹的合作,仅仅是租赁这么简单。 “瘦肉精”风波未平,有着“中国饲料第一股”和“湖南唯一一只干净的壳资源”双重美誉的正虹科技,其品牌效应能否助阵雨润,走出“瘦肉精”的阴影?冷鲜肉“曲高和寡”的尴尬处境,又是否能因此咸鱼翻身?正虹与雨润的联姻,仅仅迈出了第一步。 1 两个16亿:仅仅是巧合? 今年7月,雨润公司配售现有股份并认购新股份,获得了总计16.75亿港元的融资,不巧的是,当时的正虹科技总市值刚好16亿元。如此巧合,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早先有媒体就据此主观臆断,“风传雨润收购正虹科技16.75亿融资铺垫借壳上市?”的文章在网上疯传。一时舆论风起,而当时雨润和正虹方面同时双双否认,更引发媒体和投资者的无限遐想。 记者就此致电正虹科技董秘周夏华,询问雨润收购正虹海原是否属实,周夏华表示:“这些纯属谣言,但是雨润和海原的意向,会用租赁的方式合作。”而对于两个16亿,他仅仅用了两个字:巧合。 “雨润和海原只是用经营租赁的方式合作,把海原的厂房租赁给雨润,但是实际的控股权并没有变化。”正虹科技的董秘周夏华言之凿凿,之前的谣言不攻自破。 “实际上雨润对正虹觊觎已久,对整个正虹科技都很有兴趣,而正虹科技方面只是想盘活海原,”一位接近正虹科技的人士毫不客气地说,“新任董事会对于正虹科技的发展,有自己的计划和方案,不会轻易让出控制权。” 那么16亿元的收购计划,从头到尾只是媒体的猜测?还是因正虹科技的单方面否决而未达成?正虹科技依然拒绝回应。 2 冷鲜肉市场:敢问路在何方? 八年前,正虹海原曾与双汇、荷兰圣福特公司有过亲密合作。 2001年12月,正虹科技与双汇集团以及荷兰圣福特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湖南正虹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250万美元,正虹科技出资45%,双汇集团出资30%,圣福特公司出资25%。2003年4月,双汇正虹增资扩股,原股东按比例增资3426万元人民币。不过,双汇、正虹的热恋没有持续多久。2003年11月,正虹科技以原价收购了双汇集团30%的出资额,此后又将圣福特持有的25%出资权纳入囊中。 “这样华丽蜕变并没有使海原获得实质性的收益,即使在海原业务最好的时候,产能也只有30%,连续8年的不盈利使海原不得不在2008年10月陷入了半停产状态。”一位海原的老员工痛心地说。 “缺乏顶尖的人才和专门的财务控制人员,正虹从饲料跨步到冷鲜肉,这一步很艰难。”正虹科技的老总陈栋这样说过。而国内的冷鲜肉顶尖品牌,如双汇、新五丰大抵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要盘活正虹海原确实需要实力。某业内人士表示:“早前盛传雨润会收购海原,而现在海原正式停产,只等雨润正式公布租赁合作的计划,那么中国的冷鲜肉市场该是另一番情景了。” 但是对于与雨润的合作能否盘活海原的冷鲜肉业务,该人士还是表示担忧,称国内肉食品巨头双汇、雨润以及新五丰等,也曾花巨资进行冷鲜肉产品的市场培育,收效均不甚明显。 ■记者曹杨实习生罗曦 背后 正虹科技高层“换血” 正虹科技于今年7月来了一次管理层“大换血”,政府背景出身、毫无企业管理经验的徐仲康一跃成为董事长。原副总,江苏人陈栋则成为新任总裁。随之被委以重任的还有周夏华等5位副总裁。 回顾 雨润瘦肉精风波 今年4月,全国肉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雨润集团惊爆“瘦肉精”丑闻,据安徽省质监局近日通报称,阜阳“雨润”有一批次午餐肉,检测出含有禁用物质“瘦肉精”,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受此影响,雨润集团旗下在港上市企业——雨润食品股价一度暴跌超一成。(编辑李兰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