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大豆豆粕早盘分析摘要 【CBOT涨跌动因】CBOT11月大豆开盘1008美分,高点1017美分,低点996.5美分,收盘1011美分,上涨15美分,当周累计上涨38美分;CBOT12月玉米开盘330.25美分,高点332美分,低点324.5美分,收盘329美分,下跌0.25美分,当周累计上涨2.75美分。 *受美陈豆库存紧缩及新豆产能不确定因素支撑,上周五CBOT大豆期货市场收高。供应紧张仍为潜在支撑因素,推动现货月大豆合约至近期涨势新高,市场努力吸引现货商供货直至新豆上市。强劲出口需求也对盘面构成利多支撑,交易商担心市场供应不足将无法满足9月份上半月所需。新豆期价对近月大豆保持同步上涨,鉴于晚熟作物产量不确定,交易商力保市场风险升水。 *由于缺乏新支撑性因素加之高产预期打压,上周五CBOT玉米期货市场温和收低。降雨促丰收的老观念对玉米市场产生利空影响,缺乏霜冻威胁也激发市场猜测,09年美玉米结转库存预期提高。由于市场本身库存一直较高,足以弥补任何减产风险,因此一旦生长季顺利结束,可以预想到新年度的美玉米供应量会比较大。 *预估投机基金日买入3000张大豆合约、卖出1000张玉米合约,目前基金持有CBOT大豆期货净多单约为6.6万张、玉米期货净多单约为3万张。 【CBOT市场相关消息】 *美国中西部作物带天气:本周产区气温主要表现为西部温暖和东部凉爽。大平原及玉米带西部将出现少量雷雨天气,但大范围强降水预计不会出现,多数地方将保持干燥模式。 *上周五盘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了截至8月25日的CBOT持仓报告。投机基金持有大豆、玉米期货净多单分别为6.7万张和3.1万张,较前周削减6000张和2.2万张。(李琦) 【大豆进出口动态】大豆恢复3%的进口关税税率,7月1日起大豆出口关税暂时调整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中国7月进口大豆439万吨,1-7月共进口2648万吨,同比增长28%。商务部预估8月份中国到港大豆239万吨。(于海峰) 【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元/吨)】31日,美国大豆(1月到港)3787,巴西大豆(11月到港):4563。(于海峰) 【大豆现货收购价格(元/斤)】周末期间,产区现货收购价保持稳定:龙江福1.81,集贤1.77,佳木斯1.80,桦川1.78,友谊1.78,海伦东源1.80;商品豆:庆安1.85,海伦1.84,林口1.82,嫩江1.82,密山1.80。港口进口大豆分销价格稳定,成交价3700-3750元/吨,贸易商观望心理较重,预计短期大豆现货价格将持稳为主。(于海峰) 【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元/吨)】周末期间,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整体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养殖业复苏及国内双节因素带动市场需求回暖,各地现货成交较为活跃。(于瑞光) 【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元/吨)】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总体稳定偏强,吉林玉米收购报价1620元/吨,山东玉米收购价1860元/吨,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将延续稳定的趋势。(唐少明) 【大豆基本面】8月26日,国家临时储备大豆拍卖中,内蒙古和吉林会场均流拍,黑龙江三等大豆,成交 0.96万吨,成交均价3750元/吨,总成交比率为1.93%。上周末至今东北产区普遍降温,亦对大豆玉米上涨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美豆产区生长进度不一,单产存变数。国内豆粕、豆油现货价格稳中有升,销售好转,油厂挺价心理浓厚。连豆、美豆震荡盘整。(于海峰) 【连豆今日操作建议】受美陈豆库存紧缩及新豆产能不确定因素支撑,周五CBOT大豆期货市场收高。预计今日连豆高开震荡,操作上,日内震荡思路操作,A1005合约中线多单继续轻仓持有,上方压力位3760。(于海峰) 【连豆粕今日操作建议】美陈豆库存紧缩及新豆产量不确定等因素推动周五CBOT大豆期货市场收高。由于目前美陈豆库存量非常低,未来作物区天气因素对大豆产量影响明显,市场对早霜的担忧仍然存在。预计今日连豆粕高开振荡,建议投资者多单适量持有,短线保持振荡思路或观望为宜。(于瑞光) 【油脂今日操作建议】因大豆供给断层现货销售紧俏,周五CBOT豆油合约微幅下跌,主力合约12月份下跌0.15美分/磅。预计今日连豆油高开震荡,建议投资者长线少量多单离场,日内短多操作。预计棕榈油今日高开震荡,建议投资者日内短多交易。菜籽油高开震荡,建议投资者短多操作。(吕庆海) 【玉米今日操作建议】由于缺乏新支撑性因素加之高产预期打压,周五CBOT玉米期货市场温和收低。12月玉米开盘330.25美分,高点332美分,低点324.5美分,收盘329美分,下跌0.25美分。 近期国家对深加工企业的补贴以及近期白糖价格的上涨(将推动淀粉糖需求)、北方产区局部旱情仍很严重等多重因素的利多效果集中爆发支撑玉米维持强势。对于后期走势,我们认为,玉米形成突破之势,应及时跟进,同时密切关注产区天气变化以及市场对临时储备玉米拍卖的反应,操作上,应避免追高,而多采用逢低吸纳,中线多单持有的策略。(唐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