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6日,东北玉米考察团一行,途经辽宁省北票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敖汉旗,通辽市的奈曼旗进行考察,以实地考察为主。 8月25日上午,考察团一行主要走访辽宁受灾严重的北票地区,调查发现玉米干枯较严重。据当地农民反映,有水灌溉的水浇地产量预计减少3成,无法实现灌溉地区基本绝收。另外,占当地玉米种植比例1/3左右的抗旱品种,今年收成也严重依赖取水灌溉,且收成比例仅是往年的7成左右,非抗旱品种收成预计仅有4-5成。按照每家5亩的种植面积计算,平均灌溉成本在24元/亩左右,该地区玉米灌溉成本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8月25日下午,考察团走访辽宁北票、内蒙古赤峰交界处,干旱情况虽较辽宁朝阳、北票有所缓解,但当地干旱导致的玉米产量减少也预计在4成左右。调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内水浇地比例较大,旱情影响有限。 8月26日上午,考察团前往赤峰市农委。据介绍,2009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00万亩左右,比上年(历史最高年份)实际增加 210万亩,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50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210万亩,增长1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250万亩,和上年基本持平;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70万亩,比上年减少10万亩,减少13%。在粮食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首次突破700万亩,达到730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53万亩,增长26%。虽然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但今年旱情严重,玉米产量将下滑。 结束赤峰农委的访问之后,考察团前往通辽市辖区的玉米主产地奈曼旗。行进途中,考察队员多次进入大田,查看玉米生产情况。奈曼旗附近大田多为灌浇地,对于旱情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中午1点左右,考察团在奈曼旗的五家村深入调研。从当地农民处得到相关信息。据农民介绍,截止目前有的地块已经灌溉了四次。在一般年景,对玉米要灌溉两次,今年的灌溉成本上升。灌溉成本为25元/时,一般一亩地需要灌溉1小时左右。虽然今年灌溉成本上升,但春季化肥降价,二胺价格由去年的220元/袋下降到160元/袋。化肥价格的下降基本与灌溉成本的上升相抵消,由于其它费用变化不大,今年的种植成本比较去年变化较小。据农民反映,今年的干旱为历年少见,虽然多次灌溉,但产量仍将下降。当地玉米亩产在1800斤左右,预计今年单产能到1300斤左右,即减产3 成左右。另外,在玉米定浆之前,至少仍需要灌溉一次。从当地的气候情况来看,天气非常炎热,而且没有风,人在阳光炙烤之下,感应异常酷热。土壤水分流失较快,后期的抗旱形势仍然严峻。 结束五家村的调研之后,考察团继续赶往通辽市。在行进途中,考察团对通辽某粮贸公司就行走访。该企业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奈曼旗的玉米生产情况。奈曼旗玉米产量在70-80万吨左右。当地水浇地占比为60%,能够缓解旱情。但非水浇地则基本绝收,总体来看,当地玉米可能减产3成。另外,据他介绍,今年当地农民很多改种高产玉米品种,预计单产可以达到2000斤,而且水分只有22-23个左右,可能会抵消一部分减产的效果。不过,今年为第一次改种高产品种,具体产量如何目前不能确定,预计9月中旬可以确定产量。 下午,考察团继续赶往通辽市。途中,多次进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从我们走访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大田为水浇田,玉米整体生长情况受旱情影响较小。部分地块由于农民精耕细作,玉米生长情况良好。不过,代表性不强。其中地块预计减产在一成左右。 从近两日考察情况来看,辽宁西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内蒙古的赤峰地区旱情次之,通辽地区由于灌溉施设较好,且有多年灌溉习惯,预计减产幅度较小。明日考察团将前往通辽农委了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