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研究团队在研究室主任王珺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到四川、湖南、广东、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几个省对当地的生猪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访问了十多个产业技术体系的综合实验站以及广东温氏集团、广东广三保等几个体系外的生猪养殖企业,并与这几个省畜牧业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的领导和同志进行了座谈。在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近一段时间的研究,形成了对我国当前生猪产业短期内的波动及中长期的结构调整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中国生猪产业短期的波动 (一)近两年生猪价格的波动 由于2006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再加上2006年至2007年蓝耳病在我国南方各省的大流行,导致2007年至2008年初生猪供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短缺,200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56508.33万头(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2008)》),比2006年少出栏近4700万头(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2008)》)。由于猪肉供不应求,生猪价格在2007年不断上升,下半年涨势相当迅猛,在高涨的价格以及国家在2007年开始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的刺激下,生猪的供给逐渐回升,于是,生猪价格在2008年4月下旬达到17.02元/千克(数据来自全国畜牧总站)的历史顶峰之后便开始了下跌,并在2008年9月份出现了急速下跌,2008年11月以后虽有所反弹,但2009年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再次调头向下。目前各省的生猪价格普遍在10元/千克以下,生猪养殖户普遍出现亏损。2008年全年生猪出栏60960万,比上一年增长7.9% (数据来源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1月末年我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比2007年末上升了18.33%(据农业部统计及《中国畜牧业年鉴(2008)》) 。2007年以来国家一系列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快了生猪供给的恢复,但也加速了近期价格的下跌。 图1,2007-2009年36个大中城市的猪肉平均周价
(二)金融危机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猪肉需求总量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受阻,并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国内的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9%,2008年第三季度为9%,第四季度为6.8%,2009年第一季度增速为6.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经济增速放缓,居民的收入也受到影响,猪肉的消费必然也受到影响。但由于中国人对于猪肉的特殊的偏好,猪肉很难被其他肉类所代替,所以其收入需求弹性并不高,猪肉的需求的波动幅度并不大。 2、金融危机对猪肉需求结构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于猪肉的需求的地域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企业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这些地区也集中了大量的农民工,这部分在沿海地区的农民工也是猪肉消费的重要群体。当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甚至倒闭的时候,大批农民工失业回流到内陆省份。这造成沿海省份的猪肉消费量下降,而内陆省份的猪肉消费量上升。2008年下半年后,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广东的猪肉价格逐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往猪肉价格比较低的四川、重庆,猪肉价格反倒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体现了这种猪肉消费群体的流动。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这一流动过程会逐渐稳定下来,并且会逐渐回流。 总体上,金融危机对于生猪产业的影响是有限的,可以观察的。 (三)短期内价格走势的影响因素 1、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 图2. 2005年以来部分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及占生猪存栏量的比重
如图所示,2009年2月份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仍然较高,所以考虑到母猪产仔及仔猪育肥的周期,明年年初的生猪出栏量将不会有大幅度减少,所以近一两个月的价格低迷还不会造成明年年初生猪供给的明显短缺。 2、种猪的销售量 根据我们在湖南、浙江、东北三省的调查,目前的种猪场普遍反映,虽然目前生猪价格在跌,但是种猪的需求还比较旺盛,种猪的价格还没有下降,并有所上升,据分析主要原因是不少2008年新建的猪场,今年刚刚建成,进入了购买种猪的阶段,导致种猪需求较旺。种猪的旺销对于未来生猪供给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3、政府储备冻肉的政策 二、中国生猪产业中长期的结构调整 在近期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许多省、市对未来一年或三年的生猪产业发展做出了规划,普遍定出了相当高的生猪出栏量增长目标,目前有关省、市出现的这种以增长GDP的方式来发展生猪产业的状况很有可能在全局上造成未来生猪供给的过剩,对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不利。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产量的增长,而在于质量的提升。当前,可以通过生猪品种结构、养殖规模结构及养殖区域结构的调整提升我国生猪产业的质量。 (一)各省追求数量增长的供求矛盾 表1. 2007年部分省(市)生猪产业情况及其近期发展目标
数据来源:第2、4列来自《中国农业年鉴(2008)》 表2. 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家庭猪肉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