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龄因素 母鸡壳上膜的分泌量并不因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提高,当母鸡随着年龄增长而蛋重亦增大时,有限的壳上膜就会分布到扩大的蛋壳上,因此蛋壳颜色变浅。 三、疾病与应激因素 壳上膜是蛋壳的最外层,其内所含的色素与壳上膜的量有关,这一含量也最终决定蛋壳的颜色。发生环境造成的应激或疾病时,壳上膜的分泌会减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鸡在生理应激的情况下,将营养物质从非必须代谢活动如壳上膜的生成等转而用于急需的代谢活动上。 1、疾病: 一些传染病引起诱发免疫应激反应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许多小型的饲料厂在产蛋鸡浓缩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于蛋壳质量的改善。不明原因蛋壳颜色变浅发生后,应该观察鸡群有无呼吸道症状,必要时可进行NDⅣ系、H52加强免疫。 2、应激: 母鸡在遭受应激,尤其热应激时,壳上膜的色素分泌会减少。在母鸡蛋形成的最后5小时期间造成的应激,尤其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的生理或人为应激因素,都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色变浅 四、影响蛋壳颜色的营养因素 普遍性的蛋壳变白发生在气温炎热的夏季,冬季很少发生。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不够,而是因为采食量的因素。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蛋鸡可以通过调整采食量来满足其营养需求,但在气温很高的夏季,这种调节机制就不可能发挥作用,出现每天蛋鸡采食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 1、钙: 饲料中缺乏钙,蛋壳质量变差。钙添加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2、磷: 饲料中磷过多,破蛋率会增多。磷过少,产蛋率下降。 3、锰: 锰与粘多糖的形成有关,饲料中锰缺乏,蛋壳变薄易碎。 4、维生素D3、A、E不足和日粮供应不足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夏季给蛋鸡在基础日粮外适当添加多维素,有助于减少浅色蛋的发生。 少量的尼卡巴嗪会影响蛋壳色泽,使其变差。原因可能是它干扰这些色素的合成,导致正常产棕色蛋的品种产白色蛋。在实际生产中,因尼卡巴嗪常用于抗球虫药添加于饲料中,机械设备的残留都会导致这种原因的发生。磺胺类药物也有这种效果。 六、电解质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