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和柴油大幅提价,不再“死扛”补贴之法,而是与国际接轨,是明智之举。国家终于迈出了这道“坎”。那么,粮食什么时候与国际接轨,也迈出这道“坎”呢? 汽油和柴油刚大幅提价,如果粮食又接着大幅提价,显然不适时宜,但必须充分做好大幅提价的准备。说句实话,车子可以不开,但饭不可以不吃。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中国是13亿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警惕粮食危机时刻也不能放松。在这个世界粮食短缺的时期,确保粮食稳定生产也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要控制好粮食出口,尤其是要严打走私粮食出境。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粮食走私已是越来越猖獗。粮食走私案件频发的背后伴随着国际粮食市场的暴涨行情,价差诱惑粮食“偷渡”。 5月19日,深圳市一家公司有两个集装箱的“净水剂”准备出口到印尼,开箱一查,里面装的是足足45吨面粉。一次有个“大理石碎石”集装箱在通关时被查,里面全是东北大米,有92吨之多,走私目的地竟是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泰国。 (6月19日 《广州日报》) 日前,杭州海关查获一批夹带出境大米共400包,总重7000公斤。此前,杭州海关在10多天时间里已查获4起涉及逃证、逃税,夹藏、瞒报粮食及粮食制粉出境案,共查获大米近7吨、小麦粉近33吨。(6月20日 《杭州日报》) 著名粮食问题专家丁声俊表示,我国粮价处于全球最低价的“绿洲”,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之间的落差,促使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频频“闯关”。目前,国内市场上大米的价格还普遍在每斤1.50元左右,国际市场上一斤大米的价格超过了6元,由此,中国变成国际粮价的洼地,如果国家不采取措施,主动调价,与国际接轨,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悬殊,“粮食害虫”受巨大价差诱惑,就会铤而走险,且会刺激内地“粮食蚂蚁”加盟,以身试法。假如边、内“粮食蚂蚁”合谋,结成更长的粮食“走私链”,对国内粮食市场安全会产生一定冲击。走私粮食,除了使国家关税遭受损失外,还变相使得我国粮食补贴流失境外。 从中国的粮食生产来看,过低的粮价已经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如今许多农民都是粗放式耕种,有的地方农田拋荒现象依然严重。不久前,我到长沙开会,从广东到湖南,再到江西、福建,都看到抛荒的农田,不少肥沃的粮田却只种一季稻,非常可惜。农民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种粮不赚钱,够一家人吃就行。” 今年清明前,我到老家江西鹰潭的一些乡村调研,村民们告诉我,如果光靠农业收入就无法养活一家人,种一亩田获得的纯收入不会超过200元,必须靠农闲时打工来弥补家庭支出。因此,提高粮食价格,会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减少农田抛荒现象,也能遏制粮食走私。粮食价格过低,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走私粮食猖獗,事实上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利益。 有外国朋友不解中国农民,韩国和日本的农夫都反对全球化,为何中国农民就不反对?因为中国的农民并没有由于全球化和开放政策而失去什么。这并不是说全球化唯独对中国农民格外垂青,而是因为中国农民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中国农民真正可以抱怨的恰是全球化不彻底,如果韩国、日本、欧洲都彻底开放了农产品市场,恐怕韩国、日本、欧洲农民会叫苦连天,但中国农民只会因此比现在的收入倍增。如果粮价与国际接轨,粮食也卖6元一斤,还有人走私粮食? 但粮食大幅提价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国家没有控制好,就有可能带来新一轮通货膨胀,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价与国际接轨只是迟早的事情,就像油价那样,“死扛”终不是办法,还得大幅提价。6月23日《环球时报》刊登了记者采访莱斯特·布朗的报道,布朗说,“谁来养活中国”目前仍是个问题。他的这个观点并非是危言耸听。因此,中国必须做好粮食大幅提价的充分准备,来确保粮食的稳定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