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家禽 禽病防治 鸡病防治 查看内容

蛋鸡腹泻的防治与原因解析

2009-8-4 17:15| 发布者: 曹锦萍| 查看: 838| 评论: 0

   随着蛋鸡养殖走向规模化和正规化,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蛋鸡的生产已经被广大的养殖场或养殖户所接受,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近些年,随着疫病的不断出现,使养鸡的效益日益下降,成为制约蛋鸡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蛋鸡腹泻的大面积发生,对产蛋率以及蛋壳品质都造成重大影响,现将在日常中的蛋鸡腹泻的原因分析如下,提供给养殖户进行参考:
蛋鸡腹泻主要原因可以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因可从肠道的吸收功能障碍分析,外因是各种环境的变化,便于寻找问题所在,将从三个角度进行探索:

 第一、管理因素:
 
(1)初产蛋鸡,由于产蛋鸡群生产性能发生转移,由生长到生产,要求肠道必须通过更密集的消化作用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饲料品质的突然变化尤其是高能高蛋白的饲料的使用,导致肠道环境产生变化,肠道容易产生应激,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导致粪便颜色发黄,状态发稀。
  (2)鸡没有汗腺,只能通过增加饮水量和呼吸频率来降低体温,夏季鸡舍如果温度过高,鸡只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水料比为5:1以上,粪便中含有大量水分导致拉稀。
  (3)滥用抗生素或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造成鸡肠道内菌群失调,造成腹泻。
 
第二、饲料因素:

 (1)饲料中的含盐量过高,尤其使用添加的小鱼干的饲料,鸡群饮水大量增加,造成腹泻。建议正常蛋鸡中含盐量为0.35%左右。
 (2)产蛋期石粉的添加量过高或过快。一般育成鸡的Ca的需要量为2%,高峰期为4%左右。过高的石粉添加量导致血钙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肿导致拉稀;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渐进,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逐渐增加石粉的比例,增加的幅度应控制在0.5%的每周增加量。
 (3)饲料中麸皮的比例过高。产蛋期日粮中一定要含有少量的麸皮,以提供粗纤维防止啄癖的发生,一般配合料中都有1-2%的添加量;过多又容易造成粪便不成形,发散发稀;极度过量很容易造成粪便发干发硬,便粪困难甚至死亡,严重影响鸡群的正常生产。
 (4)产蛋期蛋白质的水平过高。有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大壳蛋,增加豆粕的比例。但对鸡群造成不利影响;蛋大,易造成脱肛和吸肛;粪便发黄发稀,饲料转化率低。
 (5)饲料中的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发生霉变,其毒素刺激并破坏肠黏膜,造成腹泻。

第三、疾病因素:

  (1)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炎症。
  (2)鸡群长期使用抗生素,对肾脏造成伤害,影响水分的吸收,造成腹泻。
  (3)免疫后的疫苗反应,也会造成轻度的肠道损伤,形成腹泻。
 
(4)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伴随着严重的腹泻。
(5)球虫、滴虫、线虫等原虫病,对肠道损伤更为严重,有时排血色稀便。
 
第四、防治措施:

1.及时更换发霉玉米,并在饲料中添加霉必吸,根据玉米的霉变情况在饲料中按1-2‰添加。
2.饲料中也可长期添加肽菌素或产酶益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减少腹泻;调整肠道内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生理调控并防治输卵管炎,以减少白壳蛋、沙壳蛋等劣质蛋的数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治疗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或恩诺沙星等,如结合甲硝唑控制厌氧菌效果会更好。
4.初产蛋鸡的饮水中,可定期加入Vc、碳酸氢钠,可降低体表的温度,缓合鸡群的热应激。 
5.严格控制饲料中的盐分和蛋白质的含量,确保日粮的营养均衡性。 
6.产蛋初期石粉的逐步添加。
7.产蛋期的鸡群要做好新城疫和禽流感的免疫工作,尤其是温和型禽流感的控制,坚决地做好H9的免疫接种。
8.夏季炎热季节,注意鸡舍的环境控制,尤其是通风和饮水,可采用湿帘降温,改善鸡舍内环境,以控制饮水量。
9.冬季每周应用两次速调速补饮水,降低舍内NH3,H2S气体及臭味,有效控制呼吸道病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7 22:0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