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王加启,男,1967年6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二、承担课题 主持完成国家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学基金(IFS)项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和“十五”“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奶牛现代集约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等重大科研课题。担任“九五”和“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畜禽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 “十一五”期间承担主要课题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奶牛高效饲养关键技术研究及开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奶牛安全饲用微生物及其人工瘤胃评价技术研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共轭亚油酸牛奶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农业部农业投入品监管项目“液态奶中复原乳监测”,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监测项目“防范疯牛病饲料例行监测”。
三、主要研究进展 1.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量体系研究 系统开展了反刍动物营养需要研究,主要包括瘤胃微生物营养需要;奶牛、肉牛和肉羊的能量、代谢蛋白、可吸收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理想模式;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建立了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三位点瘘管新方法;建立了以可吸收氨基酸为基础的现代反刍动物营养需要体系;提出发挥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优势,完成了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与提高尿素利用效率的研究;通过不同能量与蛋白质的合理配比,提高氮利用效率,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的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已纳入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肉牛饲养标准》、《肉羊饲养标准》和《奶牛饲养标准》中,在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瘤胃微生物分子特征的研究 包括瘤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研究、瘤胃功能微生物生态研究、瘤胃功能基因研究、瘤胃微生态优化研究和瘤胃功能微生物分子定量评价研究。建立了利用“人工瘤胃”方法模拟瘤胃微生态的研究体系;建立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体系;通过研究瘤胃原虫、细菌和真菌的微生态关系,提出了减少甲烷排放,提高瘤胃氮素循环利用的瘤胃发酵调控技术;建立了瘤胃微生物分子定量评价技术,为揭示瘤胃微生物代谢提供了高效准确的试验方法;筛选出了瘤胃微生物高纤维素酶活基因、脂肪氢化酶基因;开发了反刍动物专用饲用微生物技术。 3.牛奶品质安全改善方面的研究 主要包括牛奶CLA、Ig等生物活性成分瘤胃-乳腺合成代谢的基础研究;优质安全原料奶生产的GAP体系研究;改善牛奶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建立了通过优化瘤胃发酵和提高乳腺合成效率而提高乳蛋白含量、改善牛奶脂肪酸组成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建立了牛奶活性成分-共轭亚油酸(CLA)富集调控和CLA牛奶生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提出了牛奶乳铁蛋白、抗体蛋白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四、主要奖励 1、2007年《农业良好生产规范》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奶牛部分第一完成人); 2、2006年“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3、2006年“奶牛饲养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 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级(第一完成人); 4、2005“农牧交错带贫困地区肉羊舍饲、农牧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模式研究”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5、2003年 “反刍动物新型饲料添加剂预混料与高效饲养技术推广应用” 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6、1999年“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合成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标准与专利 主持制订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得4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主编著作7部,发表论文160篇,其中SCI 6篇,ISTP 11篇。
8、荣誉称号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07年荣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 荣誉称号、“京郊农村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5年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1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 2000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杰出青年”,第三届农业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十佳青年”; 1999年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8年获“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五、主要社会兼职 农业部畜牧业科技质量工作咨询专家组组长、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饲料饲养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奶牛场GAP认证技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美国奶业协会会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牛奶质量改良中心主任、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主任;全国奶牛科技入户部级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奶牛》杂志主编;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农林牧渔界别秘书长。担任宁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
六、主要教育工作经历 1993.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工作 2002.03-2002.05 日本国家畜产草地研究所 合作研究 2000.03-2000.05 FAO罗马总部饲料资源项目部 合作研究 1996.05-1996.06 英国国际真菌研究所 合作研究 1996.02-1996.05 法国国家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合作研究 1994.12-1995.10 英国Rowett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 1990.09-1993.07 中国农业大学反刍动物营养专业 博士学位 1988.09-1990.07 西北农业大学饲料科学专业 硕士学位 1984.09-1988.07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畜牧专业 学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