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李刚,男,1956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年在加拿大奎尔夫大学博士后学习工作,2006年回国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学科组建和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 动物重大疫病的诊断和防控。在疫病诊断上,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方法来检测病原微生物组分及代谢产物以及宿主体内的抗原和抗体,建立非依赖病原性的诊断方法。在疫病防控上,主要借助于基因工程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体外大量制备蛋白质技术以及各种细胞生物学技术开展新药、新型疫苗的研究。 三、承担课题 2007~20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小反刍兽疫纳米金核酸扩增技术的研究 2007~2011 联合国FAO/IAEA项目:全球小反刍兽疫防控协助 2007~2009 北京市科委项目:犬猫狂犬病免疫监测方法的研究 2007~2008 农业部行业标准项目:小反刍兽疫非依赖病原的诊断方法 2006~20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小反刍兽疫免疫诊断技术的研究 2006~2010 国外农业先进技术引进“948”项目:小反刍兽疫非感染性疫苗的研究 2006~2010 联合国FAO/IAEA项目: 新发重大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2005~2011 美国USDA科研基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性克隆的研究 2004~2009 加拿大NSERC基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蛋白的入核功能 2003~2007 加拿大OMAF动物基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对细胞功能的调控 2000~2005 加拿大NSERC基金:禽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 四、主要研究成果与荣誉 在中国最先分离和鉴定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在加拿大首先构建表达新城疫HN蛋白的重组禽腺病毒,发现SARS(非典)病毒N蛋白与宿主细胞核仁蛋白的关系。先后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南京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1)、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3)、国家星火计划三等奖1项(第5)、“大江园丁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荣誉奖”、“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科研工作者” 、“加拿大兽医科学博士基金” 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五、主要著作与论文 1.李刚,江彦增,晁生玉,张锦秀,朱鸿飞,时建忠(2007):小反刍兽疫快速诊断技术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 34 (5):81~83 2.宋大鲁,李刚(审稿)(2007):宠物疾病急诊纲要,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3.胡元亮,李刚(参编)(2006):中兽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4.李刚,朱鸿飞,时建忠,张歧蜀,姜国华,郭军(2005):北美宠物发展概况,中国畜牧兽医,32(12):A1~A3 5.胡元亮,李刚(副主编)(2005):兽医处方手册(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6.Li, Gang and Yoo, D. (2004): Interaction of SARS-CoV nucleocaspid with host nucleolar protein fibrillarin. 54th Conference of Canadi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ist, Edmonton, Canada, 13~14 7.Yoo, D., Wootton, S., Li, Gang, Song, C. and Rowland, R. (2003): Coloc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porcine arterivirus nucleocapsid protein with the small nucleolar RNA-associated protein fibrillarin. Journal of Virology. 77 (22) 12173-12183. 8.路振香,李刚,陈溥言(2003):鸽I型副粘病毒的分离鉴定,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5(2):132~135 9.张德明,戴亚斌,许立华,龚远鹰,杨仁全,李刚,陈溥言 (2002):法氏囊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5(3):70~74 10.孙伟,胡清海,崔力兵,张长明,李刚(1999):PCR、斑点杂交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临床诊断的应用比较,中国兽医学报, 19(5):437~440 11.胡清海,李刚,郑明球,蔡宝祥(1998):鸭疫里氏杆菌江苏分离株G+C含量测定及DNA同源性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1(4):87~90 12.李刚,周锦萍,蔡宝祥 (1997):鸭源和鸡源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酶切图谱的分析,中国兽医学报,17(6):551~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