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饲料 饲料要闻 查看内容

黑龙江豆企欲整合打造“世界原产”

    近日,笔者在采访中获悉,黑龙江大豆协会正与大豆加工企业沟通,打算将20多个大豆产品品牌整合为2个~3个品牌,目的是用更强声音来打造“世界原产”的定位。

    黑龙江大豆协会产业部部长王小语透露,协会日前计划与数家企业商讨联合设立销售公司的有关事宜,该公司负责统一品牌的运作,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

    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和促进民族大豆产业的整合力度,发展黑龙江大豆产业,形成产业良性发展的渠道。“产品达不到影响力,就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只有形成统一品牌,才能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王小语表示。

抱团初衷

    据了解,黑龙江省大豆制品工业发展较快,油厂超过140多家,但大多数规模较小,日加工能力在300吨以上的不超过37家,品牌不过20余家,而且力量分散,知名度也不高。

    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的导向和大豆加工企业的地域分散。据王小语介绍,目前黑龙江的散装油效益好于包装油,因为包装油进超市搞营销的费用高;另外,黑龙江的区域销售特征明显,散装油在区域市场上的优势压制了包装油,品牌发展受阻。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刘登高认同王小语的观点。他认为,种植者一盘散沙、加工企业各自为政、流通领域混乱是我国大豆产业缺乏竞争力的内部根源。

    “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习惯于孤军奋战,在国际粮商、国际超市面前谈判地位微弱,甚至于加工企业之间互相恶性竞争,使得大豆产业不能形成竞争的合力。”刘登高指出。

    此外,国内的大豆加工企业错过了形成统一品牌的时机。王小语告诉笔者,本来随着2000年以来油脂、饲料行业的发展,国内油脂加工企业会出现几个龙头企业,但2004年国际市场的大豆风波,使南方省份的油脂加工企业纷纷倒闭破产或被外资收购兼并,形成了外资垄断我国大豆市场的格局。外资控制原料和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差距没有了,国内的油脂企业失去了做强的条件。

    “如果没有国储收购的话,2004年的大豆危机可能在黑龙江重现。即便这样,现在黑龙江中小油脂加工企业的生存空间也非常有限,留给它们的时间不是很多了。”王小语表示,“因为随着城乡一体化加快,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如果进入乡镇,散装油就只有给品牌油打工了。”

    反观一直稳居国内食用油市场老大的益海嘉里,旗下品牌包括金龙鱼、鲤鱼以及近日刚获“中国驰名商标”的胡姬花等,占据小包装食用油60%~70%的份额。

    “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到最后国内只能剩下九三油脂和中粮这样的企业,油脂企业联合起来,统一品牌是目前必须要走的路,否则就要慢慢消亡。”王小语断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6 00:09,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