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动加工企业收购油菜籽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发改经贸(2009)1362号文,该文确定今年油菜籽收购托市价格为每斤1.85元,并委托一部分中央直属粮油企业和地方国有或民营油脂加工企业按托市价格收购油菜籽),由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董事长刘树林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国家给油菜籽加工企业补贴,也应该对大豆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尽管如此,因为在黑龙江目前只有阳霖油脂拿到了补贴,刘树林还承受了许多兄弟企业和舆论媒体的压力。“只要能够开工,我们还可以少赔一点,否则,油脂加工企业全得死掉。”刘树林说。 黑龙江吃不到当地产豆油? 一方面是进口大豆的低价格,另一方面因大豆收购保护价,而且大豆制品销售价过低,这“两低一高”使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开机便意味着赔钱”。 “现在每加工1吨国产大豆,企业就得亏损900块钱左右。”九三油脂集团负责人田仁礼表示。 面对九三集团的转向,该省其他油脂企业也都表示出了无奈。某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要生存必须要开工,可是按目前的大豆收购价格只能是亏本,企业转做进口大豆(转基因大豆)也是无奈之举。 国储大豆收购价格导致产业链断裂 “这是个失败的措施,把市场搅乱了。”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抱怨说。他的企业从二三月开始停产,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是零星地生产,机器是开开停停。 记者调查发现,国家储备大豆收购价格与进口大豆价格差价较大,使油脂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只能是赔本。有关部门统计,黑龙江油脂企业只有最低1.75元/斤的价格才能从农户手中收取大豆,而企业加工每斤大豆要亏损一毛钱,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油厂只能选择停产关门。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赵清学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虽然国储基本解决了黑龙江农民卖豆难的问题,但是加工企业的困境仍然没有解决。”据他估算,由于国储收购以及食品加工等渠道消化,到今年七八月份,市场上的国产大豆将基本消化完毕,届时,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将面临无料可用的境地。 拿到了政府补贴的阳霖油脂虽然招致了黑龙江省内部分油脂企业的微言,但毕竟这是当地政府对于发展大豆产业决心的体现。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阳霖油脂了解到,在补贴之前,阳霖油脂2009年开始并没有收购多少大豆。补贴之后的20多天,截至5月28日,阳霖油脂以1.75元/斤左右的价格收购大豆17万吨。刘树林说:“补贴使我们能少赔点儿,使企业得以开工,这样我们才稳住了管理队伍,防止了技术人员流向社会。” 大豆保护价收购政策需做调整 而张德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效仿美国的大豆补贴政策,一是直接补贴给农民,二是对油脂加工企业给予补贴,三是在收储中让民营企业参与,政府给予补贴。 记者在黑龙江了解到,不久前,该省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两次召集有关部门和企业,座谈研究大豆产业发展问题。他们建议,应尽快“开仓放豆”,将国储大豆按约定价格定向销售给企业,这样既解决了国储大豆的去向问题,减轻仓储压力,降低国储管理成本,使政府回收大量仓储资金,又救活了企业,解决加工企业停产、亏损问题。 他们按照豆油和豆粕目前的市场价格倒算出差额,建议国家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1)吨豆豆粕销售收入折大豆2291元/吨(按大豆出粕率79%,豆粕销售价为南方销售区倒推产地出厂价格,平均2900元/吨)。 (3)油脂加工企业吨豆加工成本为210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