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市场回顾 1.期货市场。本周南美地区天气条件基本正常,阿根廷农民罢工事件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来自美豆自身的影响因素相对有限。而随着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忧虑不断加深,美豆受低迷经济环境可能导致需求下降影响维持弱势振荡走势。国内市场由于受到两会影响,市场普遍期待中国政府会有新的经济刺激规划出台,金融市场人气回暖带动资金做多热情,连豆市场摆脱外盘弱势拖累小幅反弹。截至本周五收盘,M909豆粕收于2481元/吨,较上周下跌83元/吨,周末净持仓为30.8万手。 2.现货市场。本周豆粕现货市场因养殖业需求低迷和国内库存充足仍处弱势状态,各地周末报价基本与周初相当,油厂跟随外盘调价现象十分普遍,截至周末,全国多数地区豆粕报价均值在2850元/吨左右。养殖业需求偏弱,养殖企业心理价位仍然偏低,中间商入市谨慎,现货成交量不大,各地库存压力未得到有效缓解。尽管目前豆粕价格接近油厂成本线,但市场各方对价格能否认可仍取决于需求面的改善。总体来看,目前现货市场仍受经济环境左右尚未走出低迷,但成本的支撑作用将逐渐体现,加之国家对农产品的扶持政策,豆粕现货继续下调的空间相对有限。国内局部生猪价格再次走弱,会否拖累饲料价格继续下滑值得关注。肉鸡和鸡蛋价格走势平稳,养殖效益不佳,养殖户饲养积极性不高。淡水养殖市场整体平稳,浓缩饲料价格稳中略涨。 二、本周焦点分析 1.全球经济走势低迷预期成为整个金融市场最大的利空因素。美国政府接连出台经济刺激计划,高级官员不断向市场发布信心喊话,但无论是最近披露的宏观数据还是大型企业经营业绩,都显示经济衰退的步伐仍未停止。美国股市在本周跌势不止,道琼斯指数轻易击穿7000点关口,12年的支撑位被踩在脚下。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在本周宣布降息50基点,利率双双创出历史新低。但从欧洲股市超过3%的跌幅表现来看,降息举措并未起到提振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尽管受供需等刚性因素影响更大,但市场出现的恐慌情绪导致套现压力增加,摆脱经济环境影响走出独立行情的难度加大。 2.市场预期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美豆反弹压力重重。随着南美地区大豆陆续进入收割期,天气因素对美豆行情的影响程度逐步弱化,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向北半球种植面积上转移。据美国农业部(USDA)在农业展望论坛会议上初步预测,2009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达7700万英亩,较去年实际增加130万英亩,其他包括收获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年末结转库存,库存使用比等多项指标均较上年度有所上调。总体来看,该报告数据与市场预测方向基本一致,在月底正式报告公布之前,预期美豆种植面积增加将成为美豆反弹路上的又一阻力。 3.国内政策预期强烈,内外市场走势分化。相比欧美市场的低迷表现,国内市场在中国政府高调救市政策预期下,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股市和商品市场纷纷摆脱外盘拖累,表现出较强的反弹愿望。国内召开两会,振兴经济和改善民生问题理所当然成为社会的热点。如何扶持三农,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维护社会稳定局面关系到政府工作全局目标能否实现,也因此备受市场期待。从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除重申今年经济增长8%目标和未来两年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外,未如预期般透露更多新的刺激经济措施,市场原来的乐观情绪有所回落。近期国内产区大豆市场受外部环境和国内需求双重压力影响出现调整趋势,各地报价小幅回落。内外价差再次拉大,油厂加工无利可赚,除国储库收购场面依然红火外,其他贸易渠道交投清淡。国外市场仍未走出弱势区间,无人能断言目前价位是底部还是腰部,乐观的预期最终仍需经受市场的考验。 4.国内豆粕需求低迷,养殖企业采购意愿不高。低迷的经济环境同样为国内养殖市场带来沉重压力,各地生猪价格在经过短暂企稳后出现重新走弱迹象,吉林等地生猪批发价格甚至跌破5元/斤。政策支撑原料价格抗跌,而需求减弱导致养殖产品价格持续回落,处于产业链中间的养殖企业面临双重压力,养殖效益大幅下降制约后续补栏热情。豆粕市场的低迷表现加剧市场看空情绪,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心理使多数中间商仍持观望态度,广大中间商退出流通领域更加剧了需求的萎缩程度。养殖企业对后市心理价位不断下移,基本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应对市场变化。经过近期连续大幅回调后,豆粕现货自身的泡沫成分已经大幅减小,受成本线支撑,油厂挺价意愿会有所提高,豆粕现货继续回调的空间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