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全球水产品进口量80%之已开发国家日益承认鱼类系一健康的蛋白质来源,而生产水产品之开发中国家,是蛋白质来源之主要且便宜的供应国,并在人类粮食安全方面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随着开发中国家之高经济成长及所得增加,对水产品之需求成长甚快,为满足需求,有愈来愈多的水产品进入国内及区域市场交易。 经由养殖及降低捕捞渔业收获后之损失,对食用鱼类产量增加有显著的贡献。未来10年内养殖渔业可能供应50%之全球食用鱼类,2006年养殖渔业产量已占全球之46%。 依最近在德国布莱梅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鱼品贸易次委员会会议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每人年平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6.9公斤,较1990年代之14.8公斤增加。 2007年全球鱼类及渔产品生产量为1亿6,000万公吨,其中透过国际贸易之产量仅占全球产量之38%,显示全球所生产的鱼类及渔产品大都在生产国国内进行交易,此种交易在亚太地区成长快速。 一、生产及供应 2006年全球捕捞及养殖渔业产量近1亿6,000万公吨,其中养殖渔业产量,不包括水生植物,接近5,200万公吨,较2000年之3,550万公吨成长甚多,主要的养殖生产国依序为中国、印度、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孟加拉国。淡水鲤鱼系最主要的养殖鳍鱼类,中国、印度及孟加拉国则为主要生产国。 近年来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国养殖吴郭鱼、鲶鱼及白虾之迅速发展,促成区域及国际水产品贸易的显著成长。2006年养殖虾类产量360万公吨,其中白虾约有213万公吨。来自亚洲的养殖吴郭鱼、鲶鱼已成功打入欧洲及美国市场,并促成亚洲鱼片市场之显著发展。 不论系水产品生产国或进口国,消费者对水产品之需求不断增加。考虑水产品经国际贸易之产量仅占全球水产品产量之38%,显现出国内贸易量远大于出口量,不过由于缺乏数据,水产品国内贸易数据取得困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之国内贸易交易成长快速。 表1 2006年全球渔业生产情形
二、出口 全球食用鱼类需求之增加,将由养殖渔业来满足。养殖鲑鱼、鲶鱼、吴郭鱼及虾类系主要的养殖种类,且在区域及国际贸易之角色日趋重要。养殖渔业亦促进发展中国家出口高附加价值之产品,依联合国粮组织报告,2006年发展中国家出口鱼类之净收入为249亿美元。中国为全球最大养殖渔业生产国,出口之水产品亦位居世界第一,次为泰国,依序排名在后之国家包括,挪威、丹麦、加拿大、智利及越南。2007年中国水产品出口值达92亿5,000万美元,较2000年之36亿美元增加,2007年泰国及越南之水产品出口值也分别成长至60亿美元及37亿美元。 表2 2005年至2006年全球渔产品之主要出口国 单位:百万美元
三、进口 鱼类消费量在传统及新兴市场均增加,大部分已开发国家对鱼类的超额需求,系藉由进口热带养殖渔产品来填补,2007年全球主要水产品进口市场美国、日本及欧盟之进口量仍占全球进口量之大部分。尽管近10年来进口量减少,日本仍是全球最大单一水产品进口市场,2007年进口量虽较2006年减少,但进口值却较2006年增加,而此归因于鲔类价格之上涨。日本为全球最大的鲔鱼市场。 美国市场则受制于生活物价上涨、可支用所得减少暨美元对水产品生产国币值之贬值等影响,致最受欢迎之虾类,2007年进口量在近几年首次呈现减少的情况,同年其它主要水产品(除吴郭鱼外)进口量不是减少就是未增加。2007年欧盟水产品之进口状况仍强劲,进口值达470亿美元,其中30%之产品来自非会员国。 表3 2005年至2007年全球渔产品主要进口市场 单位:千公吨/百万美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最新评论图文排行 最新文章 精彩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