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玮1 曹新军2 (1.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学校,邯郸 056001;2. 河北邯郸滏阳乳业有限公司,邯郸 056001) 球虫病是一种以破坏肠道黏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的原虫性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下痢和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且在鸡、兔、牛等多种畜禽中均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犊牛球虫感染发病,病程绵延,有的长达数月,临床症状容易与沙门氏杆菌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2003年7—9月份,河北邯郸滏阳乳业有限公司牛场犊牛陆续发生一种以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犊牛37头,后经确诊为犊牛球虫病。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除前期4头因误诊延误治疗而死亡外,其余33头全部治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03年7月,该牛场有2头犊牛发生拉血痢,之后又有其它犊牛呈零星散发。发病的犊牛多为7日龄以上,2月龄以下的犊牛,且尤以1月龄左右为高发。7—9月份3个月共有栏犊牛126头,发病37头,死亡4头,发病率为28.96%。 2 临床症状 病初犊牛精神沉郁,被毛松乱,食欲正常,体温39℃—40.5℃,并排出呈水样血性稀便。随着病程的发展,瘤胃蠕动和反刍停止,肠蠕动音增强,食欲逐渐减退,甚至废绝,犊牛消瘦,喜卧,后肢及尾部被粪便污染,有的犊牛排出的带血稀粪中混有纤维性薄膜,恶臭。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严重的由于脱水、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3 剖检 病死犊牛剖检,除可视黏膜苍白外,胃肠道病变明显,肠粘膜广泛性出血、肿胀,特别是盲肠粘膜出血尤为严重。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有黏膜碎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的皱胃出现溃疡。 4 实验室检查 4.1微生物学检查 取病死犊牛的心、肝、肺、胃病料,进行沙门氏杆菌涂片镜检,未发现足以引起致病的沙门氏杆菌群。 4.2 粪便虫卵检查 取典型症状犊牛早晨新鲜粪便7份,分别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涂片镜检,均发现了虫卵。镜检视野中少的有2个虫卵,多的可达6—7个。 5 治疗 由于本病发生日龄多在1月龄左右,且以水样腹泻、血痢为主要特征,所以曾一度怀疑为牛沙门氏杆菌感染,故治疗中采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后又曾单独用球虫药试治,疗效也不好,并造成早期发病的4头犊牛死亡。经确诊为犊牛球虫病后,采取了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①红宝球虫绝(山西芮城动物药厂)按1/10000用量加入奶中饮用,每日一次,连用7天。 ②三字球虫粉(河北康利动物药材有限公司)以0.1g/kg体重用量口服,一日一次,连用7天。 ③痢特灵,5片/次(0.1克/片)口服,每日两次,连用3日。 ④有脱水症状的病犊牛,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5%碳酸氢钠150ml,10%维生素C10ml,2.5%维生素B11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6小结与体会 4.1 据文献记载,对牛有致病力的球虫主要有牛艾美尔球虫和邱氏艾美尔球虫,而本场本次所感染的寄生虫以牛艾美尔球虫为主,发病率为28.96%,且集中在7—9月份高发,这与徐魁梧(1995)报道不符。徐魁梧认为,冬季为高发季节,发病率为8.37%,而夏季发病率为冬季的一半。究其原因,可能与该场管理粗放,繁殖生产的犊牛在7—9月份正好为1—3月龄高发病阶段,且这三个月份闷热多雨,易于球虫的大量繁殖所致。 4.2 Pavlase(1978)报道,舍饲小牛1月龄未见排球虫卵,而本场1月龄的犊牛粪便中却查出了球虫卵囊,这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牛群在不同环境、营养和管理上差异有关。 4.3 由于球虫寄生于犊牛肠道上皮中,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所以容易同沙门氏秆菌病混淆。若临床中发现1—2月龄犊牛有以出血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而用抗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且病程绵长,即可怀疑为球虫病,进而进行驱虫治疗。 4.4 寄生于犊牛的球虫,其在不同生殖阶段对不同抗球虫病敏感性也不同,且往往产生抗药性,所以临床治疗中,应以多种驱球虫药联合应用效果为好。 4.5 在应用抗球虫药的同时,辅以补液支持治疗,可增强犊牛体质,加强抗病力,提高治愈率。 4.6 对发病犊牛,要进行隔离治疗,并保持环境干燥卫生,污染的场地要彻底消毒,以我们的体会,用3%的火碱溶液,每日一次,连用1月,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