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首页 反刍 科学养牛 查看内容

羊双口吸虫病的防治

2007-7-1 18:34| 发布者: nety| 查看: 477| 评论: 0

  羊双口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的多种吸虫所引起的疾病,也称前后盘吸虫病。成虫寄生于羊的瘤胃和网胃壁上,危害不大,但童虫在发育过程中移行于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中,可造成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病羊死亡。本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淡水螺是该病病原物吸虫的中间宿主。 

一、症状 

主要是童虫在羊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等处移行时破坏组织器官而表现明显的症状,可引起各组织脏器出血、炎症、坏死等。病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味。病羊食欲减退,精神委顿,消瘦,体弱无力。病程拖长后,病羊逐渐消瘦,高度贫血,颌下水肿,黏膜苍白,血液稀薄,最后病羊极度消瘦,卧地不起,最终衰竭死亡。  

二、预防   

(1)定期驱虫,北方可在每年春、秋季各驱虫1次,南方地区因常年放牧,每年可驱虫3次。  

(2)灭螺:可用1∶50000的硫酸铜溶液或20%氨水灭螺;也可饲养水禽来灭螺。  

(3)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饮水卫生。选择高燥处放牧。 

三、治疗 

(1)氯硝柳胺:每公斤羊体重用75~80毫克,一次口服,驱除真胃及小肠内的童虫。  

(2)硫双二氯酚:每公斤羊体重用75~80毫克,一次口服,驱除成虫效果较好。  

(3)溴羟替苯胺:每公斤羊体重用65毫克,一次口服,对驱除成虫、童虫均有较好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互联网,仅供畜牧人网友学习,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010-82893169-805)。

头晕

伤心

搞笑

抗议

路过

已阅

支持

超赞

最新评论

发布主题 联系我们

关于社区|广告合作|联系我们|帮助中心|小黑屋|手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24号

北京宏牧伟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京ICP备11016518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 22:28, 技术支持:温州诸葛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