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春季节,特别是在规模小、硬件设施差的猪场,舍内温度低或者不合理的保温措施导致的舍内湿度增大。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性能,笔者在服务猪场的过程中针对冬春季节的低温、高湿环境对猪生长的影响做简要的分享: 01、低温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猪的正常体温是38.3℃-39.5℃,主要是通过猪体自身的产热与散热来保持的。猪和其它动物一样,有一个代谢温度适中区,在这个区域内,猪体能借助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的平衡,且有较高的生产性能,为最佳生长温度范围。当环境温度变化超过临界温度的上下限时,猪体自身体温调节机制出现紊乱,饲料转化率降低,从而影响猪的生长性能。 1.1 低温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 a、哺乳期的仔猪,低于临界值温度下限1℃时,则要提高的代谢能2%-5%。 c、保育猪,从气温20℃开始,每下降1℃,每日的增重减少15g,在临界温度18-25℃的下限温度下,每降低1℃,猪每1kg体重每日就需要增加3g饲料的代谢能来维持猪的正常体温,1头20kg的猪要多耗料60g。 1.2 低温引起猪的临床表现 a、出现明显的扎堆; b、被毛粗乱; c、咬尾现象的频发; d、发生脱肛的现象增加; e、随处排便; f、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1.3、如何缓减低温应激 a、产床上放电热板; b、断奶后保育舍放木板; c、断奶后加保温灯与保温箱; d、仔猪进入保育舍前保证保育舍温度达到26-28℃。 02、高湿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不合理的保温措施或通风不佳导致舍内的湿度增加,当猪所处的环境湿度是在最佳的范围值之内时,周围环境空气的湿度对猪的生产性能几乎无影响。Patrick指出育成猪舍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45%-75%范围内时,对猪舍内的CO2、NH3及空气中的细菌没有影响,但当相对湿度增大到90%时,各项数值将急剧增长。研究表明:育成猪的日增重随着猪舍环境内的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成线性下降变化。 2.1 猪舍湿度的来源 a、室外空气湿度; b、动物呼吸; c、饮水器漏水; d、粪尿; e、建筑物表面凝结水; f、通槽剩水。 2.2、改善环境湿度的建议 a、湿度过高时通风换气来调整湿度; b、低湿度时引起灰尘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严重干燥时舍内外洒水。 利用通风系统减少猪舍内的湿气是很重要的。 03、正确的处理好(低温)保温与(湿度高)通风的关系? 保温与通风是一对矛盾共同体,正确的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亦可减少冬春季节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小仔猪因为体温调节机能较差,重点是防寒保温;而育肥猪的饲养密度大,且抗寒能力较强,就需要多通风。既要做好保温又要减少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对猪的不利影响。 笔者建议是“大环境做好通风、小环境做好保温,通风比保温更为重要”的原则。因为通风的目的不单是为了降低舍内的湿度,同时还可以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及有效的减少病原的浓度。 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作者:杜华 |